寶寶不吃東西怎麼辦?專業醫師6大建議告訴您!

▲新手爸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來看看專家怎麼說。(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文/許志煌醫師

心肝寶貝不吃東西,真的是叫父母心慌著急。

首先,我們要瞭解,到底怎樣是正常的生長發育。一般說來,台灣寶寶出生體重平均在3~3.5公斤左右。四個月大時,寶寶體重約是出生時的兩倍(6~7公斤);一歲大時,約是出生體重的三倍(約9~10公斤)。之後,二至五歲成長的速度會變的更慢些,每年約長一到二公斤左右。只要符合這樣生長速度,而且神經發育正常,這樣就是很好的生長情況。不過有人胖些,就會有人瘦點,台灣寶寶每個人都有健康手冊,附有生長曲線圖,只要寶寶的生長有循著正常的曲線成長,就是OK的,而短暫的食慾不振是無關緊要的。父母可以在門診時請教醫師,如何簡易判讀寶寶生長曲線,再自行記錄。

許多原因會影響食慾,醫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出寶寶是否患有身體上的疾病。常見會影響寶寶食慾的疾病,可分成五大類:
一、幾乎所有的感染發燒都會造成食慾下降,當父母發現寶寶食慾減差,同時活動力下降精神不振時,應該先量量體溫,然後立刻就診,讓醫師檢查

二、口腔疾病: 進食從口腔開始,口腔疾病會影響寶寶的食慾,比較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1.蛀牙:牙齒咀嚼是分解食物的開始,許多小朋友牙齒健康出了問題,連帶食慾也受影響。「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還會減食慾,父母要注意!」
2.口腔黏膜疾病:像是腸病毒或是口腔泡疹病毒的感染,會造成口腔潰瘍,停痛不已,當然食慾減差,這時一定要就醫治療;如是腸病毒感染,延誤就醫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另外,小嬰兒有時會有鵝口瘡,也就是口腔黴菌感染,常會在口腔黏膜或是牙齦有白色附著物,而且不易去除,這種情況也會影響食慾,需加以治療。
3.口腔黏膜受傷:舉例來說,新手媽媽泡牛奶時,沒注意水溫,往往造成寶寶口腔燙傷。還有些是調皮的小朋友把玩餐具,不慎弄傷口腔。至於坊間常常傳說長牙時會食慾不振,臨床上我們發現,這倒不是造成寶寶不進食的主因。

三、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常造成喉嚨痛,食慾會下降許多。另外鼻塞,除了會影響睡眠,特別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常常會造成喝奶時的不舒服,此時,除了以藥物治療外,父母也應多幫寶寶清理鼻腔分泌物,減少阻塞。

四、腸胃問題:腸胃炎時寶寶食慾一定會下降的。食慾下降以減少胃腸負擔,是腸胃炎時身體自我的保護機制。此時可以提供清淡飲食,輔以藥物治療,將會漸漸康復。另外,父母不可不慎的是急性腸阻塞,嚴重時甚至需要手術治療,此時寶寶除了不吃東西,還會出現嘔吐,腹痛,血便的情況,需立即就醫檢查。此外,便秘是更常見的問題,常發生於一歲以上的兒童,便秘多起因於飲食不均衡,過度攝取甜食,以及蔬果攝取過少。長期便秘會導致食慾下降。

五、新陳代謝異常,肝臟、腎臟、心臟疾病也會造成食慾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述的生理疾病,其實有經驗的醫師是很容易診斷及治療的。

但是,門診遇到的案例常常和上面的情況無關。食慾其實受了許多因素所影響:
一 、氣候: 夏天或天氣熱時小朋友的食慾會比較差,飯量相對減少。有一種解釋是說,夏天時皮膚血流多以增加身體散熱,腸胃血流相對減少,所以食慾就會下降。這種情況父母無須擔心,只需追蹤注意即可。

二、個性: 好動而且好奇的兒童通常食慾較差,或者是大小餐,也就是餐與餐的食量差異很大。通常這樣小朋友需要一個比較安靜單純的進食環境,並且利用同齡小朋友的帶動,或在父母家屬的鼓勵下,可以讓其食慾較穩定。

三、烹飪: 父母烹飪的技巧有時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慾。烹調時菜色應多變化,不要餐餐都吃一樣的東西,就算再新鮮美味的食物,餐餐吃也會倒胃口啊。因此,食材應多樣化,顏色鮮豔誘人,並且改變食物調理的方法,可以增加寶寶的食慾喔。

四、心情:小朋友是個敏感的個體,在幼稚園受了委屈,搬了新家換了環境,家庭結構的變化,用餐的氣氛…等等,都會造成食慾下降,甚至有時小朋友的拒食只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已。此時需要更多的耐心,才會發現根本的原因。千萬不要一味的責罵或強迫餵食,如此只會讓厭食變的更嚴重罷了。

要怎麼維持心肝寶貝正常的食慾,讓他們有個合理正常的生長發育呢?我們的建議是:
一、定期健康檢查,讓醫師評估其發育是否依循正常曲線,有無潛在性疾病,需早期接受治療。
二、適度尊重兒童進食的慾望:不要強迫餵食,不以打罵方式勉強進食。菜色多變,善用鼓勵及同齡兒童帶動進食慾望。
三、維持用餐時的溫馨氣氛。
四、拒絕零食及垃圾食物。
五、適度運動,可增加食慾。
六、如果食慾減差,導致生長脫離正常成長曲線時,或是合併發燒,嘔吐,腹瀉或血便時,需立即就醫檢查。

本文作者:許志煌,現任沙鹿家安小兒科診所院長
許志煌由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灣兒科專科醫師、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研究員及梧棲童綜合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

文章轉自:沙鹿家安小兒科診所院長許志煌醫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