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重學會與國健署共同推動「肺阻塞照護介入五關鍵」。(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62歲肺阻塞病人因輕忽平常咳痰喘症狀嚴重,某日夜咳不止無法呼吸送急診住進加護病房,鬼門關走一遭的他,一個月內又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示警,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再次惡化機率是低風險者的9倍,提醒照護介入5大關鍵。
台灣每年有超過6千人因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其中又以「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最為常見;細究病因,其實有超過90%肺阻塞(COPD)病人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肺阻塞病人正面臨「四高」危機,高死亡率、高住院率、高惡化率以及高共病率,也揭示肺阻塞已進入優化治療品質的階段。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針對全台北、中、南、東共12家醫院,收集1,051名的肺阻塞病人風險暨照護普查報告,結果顯示,有肺阻塞惡化史及其他高風險因子的病患,再次發生惡化,包含需處方口服類固醇、抗生素以及住院急診的機率為低風險病患的9倍;肺阻塞病人若有心血管疾病,再惡化風險更增加4.4倍,恐引發更多致命症狀,急需綜合照護介入。
北榮呼吸治療科主任柯信國表示,咳痰喘悶是肺阻塞的主要症狀,許多病人都沒想到這樣的症狀竟會導致急診甚至送命。今年學會與國健署共同推動「肺阻塞照護介入五關鍵」,分別是:戒菸、肺復健、營養評估、疫苗施打、藥物治療。
普查報告指出,未吸菸者相較於已戒菸、持續抽菸的肺阻塞病人,中重度肺阻塞惡化風險下降29%、心血管惡化風險下降22%;本身有接種新冠、流感或肺鏈等與肺部保護相關的疫苗者,比未接種疫苗的病人,中重度惡化風險降低了13%。
至於肺復健也是關鍵之一,柯信國指出,肺復健並不罕見與複雜,是大型醫院胸腔科常設的治療項目,依照不同病情有儀器介入與呼吸肌力訓練等,報告中發現,接受肺復健者與未接受者相比,中重度惡化風險下降34%,然而,目前僅有兩成患者執行肺復健,顯示要降低肺阻塞的風險,仍需加強提升病識感與積極推廣肺復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