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只戒1物」一年狂瘦20KG! 譚敦慈:連脂肪肝都沒了

▲手搖飲,手搖飲料店,手搖飲料,茶飲(圖/林世文記者攝)

▲譚敦慈的大兒子自從戒了含糖飲料後,在一年內瘦了20公斤。(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人多愛喝手搖飲,從街道上飲料店林立的程度就能看出來。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自家大兒子上了大學後也抵擋不了含糖飲料的魅力,一度罹患輕度脂肪肝,且肝功能指數也有上升趨勢。後來因戒掉含糖飲料,在短短不到一年內狂剷20公斤,脂肪肝也跟著消滅了。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分享,她的大兒子是家中飲食習慣最差的,家裡沒人在喝飲料,但兒子上了大學後跟著同學一起喝,直到要去上海念書前做了檢查,發現有輕度脂肪肝,且肝功能指數微微上升。到了上海後因「沒喝含糖飲料」,不到一年剷肉20公斤,沒有脂肪肝,就連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減重戒掉含糖飲料非常重要,一同參加節目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與家醫科醫師李唐越也直言,「(愛喝含糖飲料)是蠻危險的日常習慣。」他建議,手搖飲的配料要慎選,如天然的愛玉、含有纖維的奇亞籽都相對安全。若真的想喝飲料,他認為或許可從無糖茶、咖啡或氣泡水加檸檬,都是不錯的選擇。

▲體重計,體重。(圖/Pixabay)

▲譚敦慈兒不只成功減重,就連脂肪肝也不見了。(示意圖/Pixabay)

事實上,在醫師眼中,果糖比酒精更危險!初日診所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影片中指出,果糖,也被稱為「最油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它在人體的代謝與酒精很像,只能經由肝臟代謝,過程中會生成尿酸,而尿酸一旦合成就會刺激脂質新生而產生脂肪,同時尿酸也會產生正回饋效應,加速代謝果糖的速度,形成惡性循環、生成更多脂肪。

▼果糖被稱為「最油的碳水化合物」,常被用在飲料的調製。(示意圖/資料照)

▲珍珠奶茶,黑珍珠,白珍珠,購買手搖飲,手搖飲料店,手搖飲料,茶飲(圖/資料照)

魏士航也示警果糖「3大甜蜜陷阱」一定要避開:

甜蜜陷阱1:果糖的危害更難以察覺

和酒精相比,果糖危害更難以察覺。喝酒時會感覺到頭暈、失去一些感覺,有些人的大腦甚至會發出嘔吐警告,但果糖卻能直接欺騙大腦,讓人缺乏飽足感、以致不斷地進食。

甜蜜陷阱2:果糖濫用潛力和依賴性更強

許多研究都證實,人體對於果糖會產生「成癮效應」,在生理機制上與抽菸、喝酒是類似的,會影響大腦,對於果糖攝取越吃越多。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果糖會引發瘦素阻抗,瘦素為飽足感荷爾蒙,當阻抗發生就會經常覺得缺乏飽足感、增加攝食慾望。

甜蜜陷阱3:果糖攝取量更難以感知與拿捏

天然水果因含有纖維,可減緩果糖的吸收速度,但在汽水或果汁中的果糖,可快速進入人體,經由肝臟代謝後以脂肪形式儲存,這樣的果糖攝取量雖高,卻常常難以察覺。以一罐可樂為例,其含有35克果糖,經過換算後發現35克果糖量非常驚人,但在實際飲用時卻不會有這般的驚人感受,甚至會不自覺越喝越多,超過一天糖量攝取上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