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慈的大兒子自從戒了含糖飲料後,在一年內瘦了20公斤。(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人多愛喝手搖飲,從街道上飲料店林立的程度就能看出來。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自家大兒子上了大學後也抵擋不了含糖飲料的魅力,一度罹患輕度脂肪肝,且肝功能指數也有上升趨勢。後來因戒掉含糖飲料,在短短不到一年內狂剷20公斤,脂肪肝也跟著消滅了。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分享,她的大兒子是家中飲食習慣最差的,家裡沒人在喝飲料,但兒子上了大學後跟著同學一起喝,直到要去上海念書前做了檢查,發現有輕度脂肪肝,且肝功能指數微微上升。到了上海後因「沒喝含糖飲料」,不到一年剷肉20公斤,沒有脂肪肝,就連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
減重戒掉含糖飲料非常重要,一同參加節目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與家醫科醫師李唐越也直言,「(愛喝含糖飲料)是蠻危險的日常習慣。」他建議,手搖飲的配料要慎選,如天然的愛玉、含有纖維的奇亞籽都相對安全。若真的想喝飲料,他認為或許可從無糖茶、咖啡或氣泡水加檸檬,都是不錯的選擇。
▲譚敦慈兒不只成功減重,就連脂肪肝也不見了。(示意圖/Pixabay)
事實上,在醫師眼中,果糖比酒精更危險!初日診所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影片中指出,果糖,也被稱為「最油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它在人體的代謝與酒精很像,只能經由肝臟代謝,過程中會生成尿酸,而尿酸一旦合成就會刺激脂質新生而產生脂肪,同時尿酸也會產生正回饋效應,加速代謝果糖的速度,形成惡性循環、生成更多脂肪。
▼果糖被稱為「最油的碳水化合物」,常被用在飲料的調製。(示意圖/資料照)
魏士航也示警果糖「3大甜蜜陷阱」一定要避開:
甜蜜陷阱1:果糖的危害更難以察覺
和酒精相比,果糖危害更難以察覺。喝酒時會感覺到頭暈、失去一些感覺,有些人的大腦甚至會發出嘔吐警告,但果糖卻能直接欺騙大腦,讓人缺乏飽足感、以致不斷地進食。
甜蜜陷阱2:果糖濫用潛力和依賴性更強
許多研究都證實,人體對於果糖會產生「成癮效應」,在生理機制上與抽菸、喝酒是類似的,會影響大腦,對於果糖攝取越吃越多。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果糖會引發瘦素阻抗,瘦素為飽足感荷爾蒙,當阻抗發生就會經常覺得缺乏飽足感、增加攝食慾望。
甜蜜陷阱3:果糖攝取量更難以感知與拿捏
天然水果因含有纖維,可減緩果糖的吸收速度,但在汽水或果汁中的果糖,可快速進入人體,經由肝臟代謝後以脂肪形式儲存,這樣的果糖攝取量雖高,卻常常難以察覺。以一罐可樂為例,其含有35克果糖,經過換算後發現35克果糖量非常驚人,但在實際飲用時卻不會有這般的驚人感受,甚至會不自覺越喝越多,超過一天糖量攝取上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