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生21歲竟已青光眼「視神經受損如70歲」 求助針灸反成熊貓眼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舉辦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記者會,協會理事長、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左二)與亞東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左一)與兩名病患現身說法。(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舉辦世界青光眼週衛教記者會,協會理事長、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左二)與亞東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左一)與兩名病患現身說法。(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今年34歲的魏先生,在21歲那年確診青光眼,當時他還以為是疲憊導致眼睛酸澀,沒想到視神經已經受損如70歲,也展開漫長治療之路。但各種眼藥水都點過一輪,眼壓仍然起伏不定,讓他一度尋求西醫之外的治療,沒想到一次針灸竟然讓兩眼變成熊貓眼,整整一周才消退,最終透過手術治療並且積極面對終於和青光眼共存,而且不放棄熱愛的運動項目,達到與一般人相同的生活品質。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圖/記者洪巧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圖/記者洪巧藍攝)

世界青光眼學會訂定每年3月第二週為「世界青光眼週」。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總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發生原因在於眼內房水無法排出,讓視神經受到壓迫,為不可逆的視神經疾病,然而青光眼初期無明顯症狀、容易被疏忽,導致確診時視神經已嚴重受損。

呂大文示警,青光眼如果開始可以感受到周邊視野缺損,多半神經損失已經達到50%~60%,且惡化速度已加快,一旦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屬晚期,此時惡化速度會如「雪球效應」,患者會感受到視野有如斷崖式的大幅退步。

令人憂心的是,如果沒有積極治療,視野缺損恐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如閱讀、走路、駕駛等都會受限,有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發生車禍風險高出1.65倍,一年內跌倒風險是常人的2.3倍。

此外,許多患者以為「眼壓過高」才會青光眼,呂大文指出,亞洲85%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意即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因此更是容易被忽略。

▲▼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圖/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提供)

▲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圖/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提供)

呂大文指出,青光眼有7大高風險族群,例如本身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如果直系血親患青光眼,罹病機率高出7-9倍,其它還有高度近視、糖尿病患、年長族群、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經受傷者、另有部分容易發生青光眼的特殊族群為55歲以上且身高160公分以下、有遠視的女性。

呂大文提醒,如果本身屬於風險族群,建議18歲以後就應該每年接受完整眼睛檢查,像是健檢時可以做眼底攝影項目,至於一般民眾則是35歲以後每年也應該接受一次檢查,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

亞東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提醒,視野缺損雖不可逆,但當今青光眼治療方式多元,目前除了眼藥水,還有雷射、傳統手術以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等方式,鼓勵患者可多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千萬不要擅自停藥,若眼壓起伏將加速視野缺損,一定要積極穩定治療、維持良好作息,依然能享有與常人無異的生活品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