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虐待痕跡」最常見!兒科醫圖解:小心「甜甜圈的洞」

▲▼米餅,食物,寶寶,副食品,幼兒,嬰兒,餅乾。(圖/翻攝自pixabay)

▲男童凱凱遭保母狠心虐死,小兒科醫師看了痛心不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北市1歲男童凱凱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不只雙手指甲被拔光,還被對折塞進水桶凌虐,驗屍後發現他的頭骨、尾椎骨受損,牙齒也只剩下8顆。小兒科醫師林筱琪怒斥虐兒保母「太邪惡了!」提醒家長若在小於4歲兒童的軀幹、耳朵及頸部發現瘀傷或4個月以下嬰兒身上任何部位瘀傷,應高度懷疑有虐待可能性。同時她也衛教「3種常見虐待痕跡」。

針對此次的虐童事件,小兒科醫師林筱琪在粉專林筱琪醫師快樂育兒發文譴責。同時要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辨認兒虐的訣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TEN-4 BCDR (Torso Ear Neck- 4 Bruising Clinical Decision Rule)」,其可準確分辨小於4歲兒童虐待或意外瘀挫傷的臨床分辨法則,敏感度可達97%、特異度達8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筱琪進一步說明,若在小於4歲兒童的軀幹、耳朵、頸部出現瘀傷,或在4個月以下嬰兒身上有任何部位的瘀傷,都應高度懷疑有身體虐待的可能性。

以下是3點「常見虐待痕跡」供家長們參考:

1.器物傷痕形狀:特殊棍打或繩鞭的標記;脖子的勒痕、掌/指印;新傷舊傷雜陳。

▲如何分辨虐待痕跡?兒科醫教3招 泡熱水燙傷小心「甜甜圈的洞」。(圖/林筱琪醫師授權提供)

2.齒痕形狀:成人的咬傷幾乎都是虐待,與貓狗咬傷差別在於若上犬齒齒痕間距超過3公分表示「成人咬傷」。

▲如何分辨虐待痕跡?兒科醫教3招 泡熱水燙傷小心「甜甜圈的洞」。(圖/林筱琪醫師授權提供)

3.虐待性燒燙傷:燙傷傷口邊緣和正常皮膚已有明顯界線;斑馬紋、甜甜圈或長襪狀燙傷。

▲如何分辨虐待痕跡?兒科醫教3招 泡熱水燙傷小心「甜甜圈的洞」。(圖/林筱琪醫師授權提供)

▲林筱琪醫師圖解教家長該如何分辨「虐待痕跡」。(圖/林筱琪醫師授權提供)

林筱琪補充,最常見的虐待性燒燙傷,是將兒童浸泡到熱水,而「甜甜圈的洞」及「斑馬紋」是浸泡虐待燙傷的強烈證據,當然還有香菸燒傷會呈現圓形一致的深度燒傷;而利用電熨斗或電捲棒導致的烙印燒傷,則會出現特殊形狀的接觸燒燙傷。

當懷疑兒虐時該怎麼辦?林筱琪強調,就算只是路過,還是可以幫忙這個孩子,可上網填單關懷 e 起來或撥打113專線都可以通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