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小兒部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左一)研究團隊,成員醫師胡雅喬(左二)、林庭瑋(右二)發表紅斑性狼瘡治療研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右一)主持。(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棘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生在兒童身上治療尤其困難。台大醫院今日(29)公布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患,將原本用於急性復發期的生物製劑,提早在疾病稍有活性時就使用,結果顯示可以減少疾病劇烈惡化,大大降低狼瘡腎炎嚴重度和死亡的機率;而且可以減少其它藥物用量,尤其是副作用比較大的類固醇。台大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提出用這樣方式治療的醫療團隊。
台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庭瑋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屬於人體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好發於育齡期的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例約為1:10,發病的原因均與基因和環境有關。
全身型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因人而異,發生部位多為皮膚、關節、中樞神經系統,或腎臟等器官,由於是B細胞過度活化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器官,長期慢性發炎容易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的破壞。病患中又以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為嚴重。
台大醫院小兒部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醫師林庭瑋、胡雅喬,近期發表「使用Rituximab作為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論文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作為幼童患者的輔助治療之一,可強化療程功效。
林庭瑋指出,生物製劑在過去臨床治療主要使用在狼瘡急性復發期、狼瘡腎炎,但現在改變介入時間點,提前至疾病稍有活性但相對穩定時使用。研究針對院內從2015年開始到2022年收治的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童,符合3個月內新診斷、疾病稍有活化但相對穩定的病人共40人,早期進行「維持性治療」,半年使用一次生物製劑單株抗體作為輔助治療。
分析結果顯示,於療程中使用生物製劑單抗的SLE患者,其「SLE疾病活動指數」得在兩年後從8降至4,有9成的病人可以幾乎或達到疾病控制,相較於沒有用藥的對照組,病情更為穩定,大幅降低病情加劇的情況。
胡雅喬提到,狼瘡腎炎是SLE患者最難處理的部分,嚴重可能得洗腎,提前使用生物製劑除了有助於維持病人症狀不至劇烈惡化,更減少復發和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的機會。
江伯倫指出,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急性SLE的主要方法,儘管可迅速改善病症惡化,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影響兒童生長、胃口/體重增加、皮紋、痤瘡、高血糖、高血壓、白內障、缺血性壞死和骨質疏鬆症。團隊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使用生物製劑單抗的患者,可在半年內就大幅減少口服類固醇的用量。
不過,研究也強調,使用這項治療需例行追蹤B細胞數目及血中免疫球蛋白濃度,並追蹤B、C型肝炎復發的可能。
胡雅喬表示,目前生物製劑治療還沒有納入標準治療,尚未有健保給付,需以自費方式注射,後續追蹤病患情況穩定時也可以停止使用生物製劑,或者減少劑量。
江伯倫指出,生物製劑治療注射一次費用約在3萬9千元,在研究結果公布之後,希望可以和健保署爭取給付,這樣維持性治療可以減少疾病惡化,對於醫療資源來說反而可以節省,也希望讓其他醫院也可以開始採用這種方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