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會有明顯厲害的乾咳。(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近期不少人擔心「黴漿菌」肺炎感染,醫師指出,黴漿菌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原體,但仍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症狀會有厲害的乾咳,與大多數病毒不同的是,如果有痰,通常會呈現黃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指出,黴漿菌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
黴漿菌症狀輕重不一,主要感染部位在肺部,也會涉及上呼吸道,包括感冒症狀、咳嗽、發燒、喉嚨痛等,嚴重病例可能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伴有長時間咳嗽、發燒、呼吸急促,更嚴重者可能導致呼吸衰竭,需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治療。
吳宗儒說,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
此外,黴漿菌會有明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
吳宗儒也提到,黴漿菌感染在初期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分,若咳嗽長時間未改善,超過一般病毒病程,就需考慮是否為黴漿菌感染,相關檢驗方法如喉嚨快篩、PCR或抽血可協助診斷,臨床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
而在治療效果方面,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且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另外,台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
另外,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
吳宗儒提醒,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