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最新癌症時鐘首見「暫停」 發生人數也下降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癌症時鐘出現暫停。(圖/國健署提供)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癌症時鐘出現暫停。(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110年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名出現不少變化!根據國健署今(10)日公布資料,不但肺癌成為新發生人數首位,擠下蟬聯15年第一名的大腸癌,台灣新發癌症人數更是近10多年來首見下降。此外,癌症時鐘平均每4分19秒1人罹癌,與前一年相同,是歷來首見「時間暫停」。國健署分析,可能是該年新冠疫情影響民眾就醫減少,至於長期變化還要觀察。

▲▼國健署長吳昭軍公布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圖/記者洪巧藍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健署長吳昭軍公布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圖/記者洪巧藍攝)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 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這是近10多年來首見下降趨勢。

110年國內發生新冠本土疫情,期間甚至一度發布三級警戒,各醫院進出管制強度提高,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該年癌症發生人數下降,可能和疫情影響使民眾就醫減少有關,但長期變化還要觀察。

林莉茹也提到,110年癌症時鐘為每4分19秒,也就是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與前一年相同,但快於108年的4分20秒、107年的4分31秒,這是首見停滯。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認為,癌症發生數減少,讓癌症發生時鐘停滯,希望保持暫停,甚至是減緩,但是需要持續觀察。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圖/國健署提供)

▲110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圖/國健署提供)

至於前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則出現重大變化,肺癌首度成為第一位,擠下蟬聯15年首位大腸癌,胰臟癌也是首度進入前10名。

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肺癌(2)大腸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胰臟癌。

若進一步以性別區分,男性十大癌症前三名分別是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其中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蟬聯12年排名第一;女性十大癌症前三名則是乳癌、肺癌、大腸癌,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蟬聯19年第一,且持續上升。另也發現,食道癌、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男性分別為女性的11倍、10倍;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近年呈下降趨勢。

癌症登記報告也顯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109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早的癌別,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圖/記者洪巧藍攝)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圖/記者洪巧藍攝)

國健署表示,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五項癌症篩檢(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吳昭軍提醒,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相關資訊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篩檢後若有疑似異常情形,務必要遵循醫囑進行追蹤或確診,避免延誤病情,以達到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衛生福利部補助五癌篩檢服務:

※ 口腔癌: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 大腸癌: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 乳癌: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 肺癌: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備註),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國民健康署提供五種癌症的免費篩檢。(圖/國健署提供)

▲國民健康署提供五種癌症的免費篩檢。(圖/國健署提供)

關鍵字: 十大癌症 國健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