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最佳時機」曝光! 醫親教4招:別空腹

▲蘋果,切水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醫師分享「安心吃水果」4大原則,盡量選在中午前吃。(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水果香甜可口,含有一定果糖量,國人都有「別吃多」的健康意識。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李晨瑜指出,可盡量挑在中午前吃、別空腹,並選擇較不甜的品項、每餐份量1個拳頭,正在減肥者或糖友們這樣吃更無負擔。她強調,水果雖含果糖,但同時也具備多種重要營養素,只要謹慎攝取勿過量,不需要汙名化它。

李晨瑜在粉專李晨瑜醫師 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發文衛教,果糖為一種單醣類,目前很多相關文獻發現,過量的果糖攝取,會造成高三酸甘油酯、代謝症候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和尿酸形成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晨瑜說明,果糖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是會增加肝臟內生性脂質合成,透過一些代謝途徑形成惡性循環,並製造更多的極低密度脂蛋白,進而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芭樂。(圖/記者曾筠淇攝)

▲另也可選擇較不甜的水果,如芭樂、小番茄。(示意圖/記者曾筠淇攝)

水果雖含有一定程度果糖,但李晨瑜說,它同時也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重要營養素,因此針對正在減重,或已有糖尿病或前期的族群,可掌握以下「吃水果4大原則」,就能無負擔享用:

1.水果盡量在中午前食用。

2.不空腹吃水果:吃水果前,先吃一些蛋白質、蔬菜、油脂類,減緩果糖的吸收代謝。

3.每餐水果份量一拳頭:一天最多2拳頭。

4.選擇較不甜的水果:如:芭樂、小番茄、檸檬、藍莓。

李晨瑜說,生活中還有比水果含有更多果糖的食物,像是含糖手搖飲、精緻糕點及麵包等恐隱藏大量果糖。國外文獻研究顯示,果糖來源主要是一些甜味劑,如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而這些添加糖主要存在於含糖飲料,佔了15~17%一整天的能量攝取,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5%添加糖攝取。其他還包括存在於市售果汁、運動或能量飲料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