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腦膜炎威脅嬰幼兒!高致死+嚴重後遺症 醫提警示症狀

▲嬰兒的哭鬧聲經常造成旅客困擾。(示意圖/達志影像)

▲腦膜炎以嬰幼兒發生機率最高。(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今天(10月5日)是世界腦膜炎日,每年全球約有250萬民眾罹病,其中又以細菌性腦膜炎最為重要,估計每6人就有1人因此死亡,倖存者可能發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像是聽力損傷、痙攣發作以及腦部損傷。醫師提醒,近年台灣腦膜炎每年僅有零星個案發生,但卻會引發致命危機,且以嬰幼兒發生機率最高,常見腦膜炎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嘔吐、頸部僵硬和意識改變等。

今年世界腦膜炎日主題訂定為「團結起來對抗腦膜炎」(United in the Race against Meningitis);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在2030年完成三個願景目標:1、消除細菌性腦膜炎的流行;2、使疫苗可預防的細菌性腦膜炎病例減少50%,死亡率減少70%;3、減少因任何病因引起的腦膜炎後的殘疾並改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腦膜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發炎現象,發炎部位若是包在腦子外部的腦膜稱之為腦膜炎,絕大部分的腦膜炎是微生物入侵中樞神經系統所導致,也就是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

黃玉成提到,任何人都可能罹患腦膜炎,但是在嬰兒幼童青少年和年輕人還是比較常見,其中又以嬰幼兒的機率最高。腦膜炎雖然不常見,但是卻會引發致命危機,如果不盡早治療,發病24小時內就可以快速進展,甚至死亡,而且就算倖存也有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202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衛教手冊發布記者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教授。(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引起腦膜炎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又以細菌性腦膜炎致死率尤其高,黃玉成指出,引起腦膜炎細菌最常見包含B型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其中B型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已經包含在我國幼兒常規疫苗中,流腦則是在近兩年有引進自費疫苗。而目前新生兒腦膜炎以B群鏈球菌和大腸桿菌感染最多,目前尚無疫苗,全世界都還在努力中。

黃玉成指出,在症狀出現時就能迅速警醒到是腦膜炎是相當關鍵,因為立即治療可以保有生命而且能降低併發症以及後遺症的危機。但腦膜炎初期症狀和很多疾病都很類似,常見的腦膜炎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嘔吐、頸部僵硬、和意識改變等。

仔細區分,腦膜炎在較大孩子的典型症狀為發燒、頸痛、脖子硬、嘔吐等。在嬰幼兒則較不具特徵,與敗血症難以區分或甚至合併一起,表現出發燒、倦怠、嘔吐等。細菌性腦膜炎往往來勢洶洶,病情惡化快速,甚至導致死亡或留下嚴重後遺症。病毒性腦膜炎則預後通常良好,症狀輕微,在幾天內就改善,也少留下問題。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