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B、C肝!醫警告「脂肪肝」也會致癌:篩檢驚見超過半數都有

▲▼肝,肝臟。(圖/達志示意圖)

▲肝癌的發生和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肝病是國病,而「肝癌」的發生和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早期約有8至9成是B型肝炎、1至2成是C型肝炎所致,除了已經推行多年的新生兒B肝疫苗,近年醫界也積極推動篩檢。醫師提醒,在B肝疫苗和C肝藥物的幫助下,因為B、C肝導致肝癌的發生率有下降,接下來要特別關注的是「脂肪肝」,在篩檢也發現,超過半數受檢者有脂肪肝問題。

慢性肝病三部曲起因為B肝、C肝帶原或脂肪肝,導致肝臟發炎變成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因此有肝病的民眾,一定要定期追蹤。為推廣肝病防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在2021年10月首次舉辦全民免費腹超活動,2022年擴大連線與全台灣北、中、南、東16家醫療院所合作,今年再次舉辦篩檢活動,涵蓋外島金門、馬祖有24家醫療院所參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肝癌的發生和台灣B肝、C肝盛行率高有關,而台灣自1984年開始為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積極倡導篩檢與追蹤以及近年B肝、C肝藥物的突破和給付,讓肝癌整體發生率緩慢下滑,但接下來要特別關注脂肪肝的發展。

肝基會肝臟篩檢活動。(圖/記者趙于婷攝)

▲肝基會「2023全台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起跑。(圖/記者趙于婷攝)

楊培銘說,如果肝臟持續或反覆發炎,纖維化就會開始累積,發生初期纖維化較少時,還有機會逆轉,但若放任肝炎不治療,肝臟內累積愈來愈多的纖維就會演變成肝硬化,不但難以恢復正常,且發生肝癌的機率將大幅提高,定期追蹤的目的是就是希望早期發現肝癌。

這次篩檢總共有4,663名,檢查有異常高達3,795人(81.4%)。其中10位高度懷疑肝癌,有111位屬於性質不明肝腫瘤,另有1,064人為良性肝腫瘤(血管瘤181人、肝囊腫883人),另有5位肝硬化,有378人為肝實質病變,脾臟腫大者有44人,值得注意的是高達2,505位(53.7%)受檢民眾有脂肪肝。

而膽息肉有551 人,其他腹部腫瘤(胰、脾、腎臟等)有133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脾/腎囊腫與腎結石等其他問題有1677人。

楊培銘進一步指出,如果已經肝硬化,必須每3個月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與肝細胞發炎指數AST與ALT,並做腹部超音波;若尚未肝硬化、但有慢性發炎者,則是約每6個月追蹤一次;健康帶原者則是至少一年檢查一次,甚至沒有慢性肝病的40歲以上國人,也建議每年做一次腹超檢查。

「肝臟是否健康不是靠感覺,而是靠抽血檢查加腹部超音波。」楊培銘提醒,本次台灣北、中、南、東含外島共24家醫療院所共同響應免費腹超活動,資格為年滿40歲以上民眾(攜帶身分證、檢查前需空腹6小時),檢查報告當天會直接讓民眾帶回,檢查異常者,若有需要可協助患者轉介追蹤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