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常見問題,首先可嘗試保守性治療,若無效可考慮手術。(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尿失禁是一種常見問題,其中「應力性尿失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懷孕/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劇烈運動」等,這種非自主尿液流失不僅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情緒和社交活動帶來困擾。醫師指出,首先可先嘗試保守性治療,包括行為治療、體重管理以及骨盆底肌肉訓練,若無效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邱垂青指出,尿失禁主要分「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和「急迫性尿失禁 (Urge incontinence)」,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噴嚏或身體用力時出現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現象。
邱垂青解釋,應力性尿失禁通常發生腹腔內壓力增加時,尿液的壓力超過了尿道和骨盆底肌肉的控制能力,而出現漏尿狀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懷孕和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劇烈運動以及骨盆底肌肉無力或受損相關其他疾病或手術」等7大項。
一旦發生尿失禁,可先嘗試保守性治療,包括行為治療、體重管理以及骨盆底肌肉訓練。第一是「控制水份攝取」,建議一天攝取水分不宜過多,白天每2-3小時排尿一次,睡覺前幾小時減少飲水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邱垂青也提醒,體重過重的病人,「減輕體重」可以減少尿失禁的狀況,另外在家可以練習「凱格爾運動」,建議一天可以分成3次做100-~200下或是至醫療院所接受骨盆底肌肉電刺激治療、生理回饋或電磁波刺激。
若保守治療成效不好或是狀況嚴重影響到生活,手術為另外一項選擇。邱垂青說,目前應力性尿失禁手術的主流為尿道中段懸吊術,目的為使尿道跟膀胱頸經過懸吊後維持正常位置,建議有問題的民眾可和醫師討論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