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療團隊透過泡冰水、冷敷與噴水吹電扇等方法幫中暑患者降溫。(圖/朱柏齡醫師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今年夏天熱爆了!今(7)日正逢24節氣的小暑,雙北、花東一度出現38度以上極端高溫,熱傷害通報也時有所聞。醫師提醒,若不幸在戶外運動或工作期間中暑昏迷,最好在1小時內將肛溫降到38.5度以下,除了泡冰水外,還可以在冰水未覆蓋部位敷冰毛巾或噴水搧風,盡快帶走身體熱量,才能降低死亡率。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就有517人因熱傷害就診,比去年的280人高出近一倍,7月還過不到一周,熱傷害通報人次也達160人次,遠高於去年同期的66人次。各縣市中暑案例也頻傳,台中一名50歲警備隊員6日在拔草時驚傳中暑,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裝葉克膜搶救中;苗栗也有一名65歲男子中暑在田間昏倒,所幸經搶救後恢復生命跡象。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中暑患者暴露在高溫時間越久,產生的併發症就越嚴重,進而增加死亡率。國外研究顯示,戶外工作或戶外運動中暑昏迷者,若能在半小時內把肛溫降到40度以下,或者1小時內降至38.5度,產生併發症症機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當場醒來。反之,若持續曝曬或用錯降溫法,患者可能會搶救不及喪命。
▲三總醫療團隊透過泡冰水、冷敷與噴水吹電扇等方法幫中暑患者降溫。(圖/朱柏齡醫師提供)
中暑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脫水、急性腎衰竭、心律不整、橫紋肌溶解症、肝臟損傷、休克、抽筋、昏迷,甚至死亡,為了降低核心溫度,急救人員通常會在救護車上先幫患者降溫,不過朱柏齡呼籲,若民眾發現有人因中暑昏迷,適時協助也可救人一命。
朱柏齡提到,國外文獻資料顯示,戶外型運動或運動型中暑可將患者泡在10~15度冰水中,「每分鐘可將0.2度」。若冰桶或帆布做成的水池僅足以容納軀幹,則可在四肢特別是鼠蹊部、腋窩、頸部敷冰毛巾,並透過不斷替換幫忙降溫。若手邊剛好沒有上述工具,也可先向患者噴水,再透過搧風、吹電扇等模擬排汗作法,讓水氣帶走體表溫度,「旁人越早介入,患者活命機率就越大。」
朱柏齡提到,三軍總醫院今年僅收治1名中暑病患,為高齡者在室內未開冷氣中暑。他同時呼籲夏天要適度開冷氣,因為人體均溫為36~36.5度,當室外溫度比體溫低,開窗通風就可達降溫效果,但若室外溫度太高,「吹進室內的風就變熱風了」,建議家中未安裝冷氣者,可以靠沖水後吹電扇,讓汗水快速蒸發,進而帶走熱量。
▼朱柏齡呼籲,泡冰水溫度不能太低,否則病患持續發抖,反而不利降溫。(圖/朱柏齡醫師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