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熱傷害前兆要留意,以免惡化成熱衰竭或熱中暑。(示意圖/記者邱顯燁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今天(7日)是24節氣的小暑,17縣市亮高溫警示,而雙北、花東可能出現38度以上極端高溫。氣象局長鄭明典更憂心表示,不是只有台灣熱,整個地球持續創高溫紀錄,且是很大幅度突破高溫紀錄。對於高溫,醫師指出,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其實有熱傷害,其中4大症狀要留意,小心不注意就會導致熱衰竭、甚至是死亡率高的熱中暑。
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高溫下大家都知道死亡率很高的「熱中暑」,但在未熱中暑前,其實是陸續受到「熱傷害」,且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的前兆症狀,以下是4大前驅徵兆提醒:
1.熱水腫:暴露在熱環境時,身體為避免過熱,會有血管擴張的現象,試圖將熱量散發到系統外,從而使很多血液聚積在腳踝,形成腳踝的局部水腫。
2.熱紅疹: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紅點並有刺感就是熱疹 ,當汗水孔被阻塞時則會引起皮疹。
3.熱痙攣:通常發生於身體大量流汗,卻又未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導致肌肉出現痙攣。醫師說明,治療不外乎遠離熱源,口服或靜脈注射水分電解質補充。
4.熱暈厥:當出汗和血壓低,而失去大量體液時,血液會暫時沒有流向,引發頭暈。
▲18縣市亮高溫燈號。(圖/氣象局)
黃軒強調,這4大前驅症狀會因為各自身體情況,而有不同反應,並非所有徵兆都會同時出現。但若錯過上述前兆,未及時防止惡化,醫師警告,接下來身體可能會步入較嚴重的熱衰竭,最終還可能導致死亡率很高的熱中暑。
氣象局示警,從今周五(7日)起至周日(9日),高溫普遍可達35到36度。黃軒表示,這幾日要多留意,可能不會一次感覺到所有不適症狀,但若有「愈來愈疲勞」的狀況,就有危險了,要特別小心。
黃軒建議,高溫來襲盡量避免在炎熱的時候外出,尤其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並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選擇淺色為主;也要記得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取,防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