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性不抽菸也無家族史,健檢意外發現罹患肺癌。(圖/記者趙于婷攝,資料照)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39歲莫小姐不抽菸、平時很少下廚煮飯,卻在去年公司員工健檢時發現0.5公分毛玻璃狀結節,後進一步轉診至醫院,手術切除後確認為肺癌1期。醫師提醒,根據資料顯示,台灣不吸菸者罹患肺癌比吸菸者高,除了吸菸者外,有「肺癌家族史、肺病、氡氣或職業暴露」等7族群,都是肺癌高風險者,一定要特別留意。
根據國健署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近40年,其中肺癌更是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號稱沉默殺手,常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不少人甚至覺得只要不抽菸或接觸油煙等就無須擔心,但實際上,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罹患肺癌者不吸菸者比吸菸者高。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台灣常見肺癌以肺腺癌或鱗狀上皮肺癌為主,其中有將近7成為肺腺癌,知名人士如陳建仁、辜寬敏、陳文茜等都是患者,根據統計資料,從2002年到2014年共計13年間,肺腺癌患者增加2.4倍,女性肺腺癌佔比更是從33%上升到41%。
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等到有症狀再去診斷時,常常可能是第3或第4期,加上轉移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對健康影響甚鉅。
▲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圖/醫師提供)
對此,醫師也建議可以利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鄭乃源說,由於台灣多數肺腺癌診斷年紀多在45歲以上開始出現,甚至更年輕者也有一定罹癌比例,因此建議35-40歲時就應有篩檢意識,檢查無異狀者,每3-5年追蹤一次,高風險者則建議至少每2年追蹤一次。
而在風險族群方面,鄭乃源直言,目前醫學界普遍共識吸菸是肺癌最大主因,但儘管因為禁菸措施、社會氛圍的轉變,吸菸人口下降,台灣肺癌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因此千萬別因為自己沒抽菸就覺得沒事,尤其高風險族群,包括「吸菸者、有家族史、有傳染性/非傳染性肺病、40歲以上、HIV患者、體重過輕者和氡氣或職業暴露」,都應該定期篩檢。
鄭乃源提醒,肺癌死亡率高的原因最主要還是發現太晚拖延了治療時程,因此想要減少死亡率,最重要的還是要降低危險因子,並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國健署也提供公費LDCT篩檢,有以下2大肺癌風險因子且具健保身分民眾,每2年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
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2.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平均每日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以上,有意願戒菸(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的重度吸菸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