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心血管病人做完手術後,一定要進行心臟復健,才能增加心肺功能,而且心臟復健在病房時即應展開;復健科醫師指出,心臟復健若能於平地行走速度達到每分鐘100公尺,就可爬2層樓梯,大約等於獨立執行日常生活的心肺功能。
▲心臟復健每分鐘走100公尺 可爬2層樓(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成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謝佩君表示,心肌梗塞、心衰竭、經支架或繞道手術、植入節律器、心臟移植、心臟瓣膜手術後的患者,都應該進行心臟復健;或是具有許多心臟疾病危險因子者,也都應該做預防性心臟復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研究顯示,心臟復健訓練可以提升運動心肺耐力,改善血脂肪、血糖、血壓等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危險因子;經由長期追蹤並發現,參加心臟復健訓練者,有較低的死亡率。
謝佩君醫師指出,心臟復健在加護病房就可進行呼吸訓練、翻身轉位及關節活動,到一般病房則可進行床邊運動,可站立及緩步行走;活動時間可由3-5分鐘開始,逐漸延長至10-15分鐘,以不累不喘為原則,避免閉氣出力以及上肢出力運動,且在初次行走時,應在治療師監督下進行。
至於出院後也應持續進行心臟復健;謝佩君醫師說,回診時可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檢查,藉由踩腳踏車的運動,進行吸氣及吐氣的氣體分析,測得氧氣消耗量,就能評估體能及心肺耐力,並可開立運動處方,而門診復健的內容以有氧運動為主。
謝佩君醫師強調,心臟復健病人於平地行走速度可達每分鐘100公尺,就可爬1-2層樓梯,大約等於獨立執行日常生活的心肺功能;不過,若運動時出現胸悶、頭暈、噁心、冒冷汗等不適症狀,要立刻停止運動並就醫。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