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泡湯方式超危險!嚴重恐造成心臟負擔 太餓、太飽都別泡

▲妹子,泡溫泉(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泡溫泉需注意水深、通風環境。(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冷冷的天氣泡溫泉,溫暖又愜意。不過醫師提醒,泡湯有4點禁忌,除了吃飽喝足、飢餓空腹時都不適合泡外,水深及環境通風也要格外注意,以策安全。

吃飽泡溫泉,小心反而消化不良。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在個人粉專指出,泡溫泉可舒緩筋骨,緩解肌肉疲疲勞,但有4大觀念要留意,才能愈泡愈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泡湯4件事別做

1. 吃飽喝足不泡湯:因食物消化時,血液都會聚集在胃部,此時泡湯會加速胃的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向體表,造成消化不適。

2. 飢餓空腹不泡湯:空腹血糖低,這時泡湯容易頭暈目眩,甚至容易虛脫,愈泡愈累。

3. 泡湯水深不高於心臟:泡湯水深超過心臟,會造成心臟負擔,容易頭暈。尤其老人家更要留意。

4. 不通風不泡湯:泡湯一定要注意通風,特別是泡室內池一定要打開窗戶與抽風機,避免裡頭過分悶熱而發生危險。

▲吃太飽、空腹都不適合泡湯。(圖/陳鈺泓醫師授權提供)

▲吃太飽、空腹都不適合泡湯。(圖/陳鈺泓醫師授權提供)

不想出門、在家泡熱水澡的民眾也要當心!花蓮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暨家庭醫學科醫師高聖倫指出,泡澡就像泡溫泉一樣,不宜超過15分鐘,若出現頭暈、胸悶等症狀時,應立即離開浴缸;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則不適合泡澡。

高聖倫表示,泡澡水溫建議約攝氏四十度以下為佳,不宜過熱,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注意隨時補充水分,且泡熱水澡會使四肢血管擴張,增加心臟的工作負擔,建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友不做全身泡澡,若有疑慮則建議先向醫師諮詢,而病情嚴重者,就不建議泡澡,以免血管擴張造成血壓降低,容易頭暈甚至跌倒。

高聖倫也提醒,有三高、心血管疾病或是高齡長者,在泡熱水澡前要注意室溫與水的溫差,若太大易導致血管快速擴張、收縮,引起身體不適。另外,糖尿病的病友以及高齡長者因為皮膚對冷、熱的反應較慢,很容易因溫度過高而燙傷,也得多留意水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