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症救命神器「PAC」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第一個引進台灣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志工背PAC上油婆蘭山屋。(圖/社團法人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志工背PAC上油婆蘭山屋。(圖/社團法人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今(15)日舉辦公益勸募計畫與感恩志工表揚大會,說明全台山屋攜帶型加壓艙(PAC)設置與救治情況。理事長王士豪醫師受訪時表示,全台首具PAC是由東森集團王令麟總裁於2006年捐贈,並置放於玉山國家公園排雲山莊,因救治高山症成效顯著,也開啟協會勸募計畫,現在全台已有100具PAC陸續佈建於在全台山屋,成功解救60逾條性命。

台灣高山症發生機率約36%,一旦發展到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患者若未及時下降高度,可能在6至12小時內死亡。攜帶型加壓艙(PAC)是利用人力踩踏幫浦增進艙內壓力,在10分鐘內下降1500公尺海拔高度,讓患者可以恢復血氧至救援團隊到來,或者讓患者在身體修復後自行走下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士豪提到,高山症發生後兩大作為分別為「Load and go」與「Stand and play」,若高山症發生在天氣好的白天,可以直接出動直升機吊掛,但若不幸發生在晚上或氣候不好的高山上,就有賴加壓艙模擬低海拔環境,幫助患者緩解症狀。

▲▼王士豪  。(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舉辦公益勸募計畫與感恩志工表揚大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理論上高山症是可以零死亡的。」王士豪表示,台灣過去高山症死亡案例,多是因為天候或地形因素,導致搜救隊或直升機無法進入,協會自2016年起發起募款,向澳洲購買100顆攜帶型加壓艙,陸續由志工協力背上山,放置於台灣高山山屋、高海拔旅遊景點,今年更因應太魯閣國家公園和雪霸國家公園邀請,於鋸東山屋、屏風山屋等地設置4具PAC,幫嚴重高山症患者保有一線生機。

王士豪提到,近年來民眾登山風氣興盛,每年上山人數達百萬人,當每個山屋、高山旅遊景點都設有加壓艙時,就形同建構高山症防護網,打造高山症零死亡場域。為了讓設置於台灣高山山屋的加壓艙能長久維持功能,協會除了每3個月由志工定期檢查外,也開辦野外急救訓練課程,讓民眾學習正確使用技能。

排雲山莊加壓艙是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總裁當年率領集團同仁登玉山後結緣,於2006年特別捐贈。雖然加壓艙理論上只能用5年,但協會秘書長徐彥暉表示,東森集團於2006年捐贈的2具排雲山莊加壓艙,除了一具因拉鍊損壞退意外,仍有1具至今還服役中。協會目前已於35個高山山屋、5個高海拔旅遊據點以及36個空勤、消防及民間搜救隊設置加壓艙,「花800萬元挽救數十條人命,這個投資很值得。」

▼王士豪醫師展示PAC使用方式。(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高山症,PAC,王士豪。(圖/記者嚴云岑攝)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