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較容易得胃病!研究證實「和夏天差四倍」 醫揭4可能原因

▲▼肚子痛,吃壞肚子,壓力,胃痛,腹痛,脹氣,腸胃道症狀,壓力,肝指數,肝炎,食物中毒。(圖/記者李毓康攝)

▲研究證實,冬天比較容易胃痛。(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有歐洲醫學論文研究顯示,冬天特別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韓國一篇分析報告更指出,冬天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穿孔甚至死亡的最常見季節。醫師推測,可能與生理反應及飲食習慣改變等有關。

冬天竟比較容易得胃病!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在臉書表示,早在40年前,就有歐洲醫學論文指出消化性潰瘍特別容易發生在冬天,而夏天最少發生,相差最多到四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2021年,韓國亦發表一篇大規模回溯分析報告,研究納入從2012年至2016年之14636位消化性潰瘍患者及3575位消化性潰瘍出血者,發現消化性潰瘍在冬天發生的比例最高(30%),其次是春天,接著夏天,最低的是秋天(21.3%),高低相差有1.4倍。

潰瘍出血比例最高的也是在冬天(32.8%),最低的在秋天(19.8%)。所以多數研究普遍認為冬天是消化性潰瘍、出血、穿孔,甚至死亡最常見季節,其次則是春天。

為何冬天胃病比例更高?錢政弘也歸納4種可能原因和機轉:

1. 生理反應

天氣寒冷時,會引起身體的交感神經興奮,以維持體溫,此時血管會收縮,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容易出現潰瘍。錢政弘認為,「天冷時肚子放一個暖暖包,似乎也比較不會胃痛」的情況,來映證此說法也有些道理。

2. 抽煙、喝酒和重口味飲食增加

冬天時,很多人為了取暖會多抽煙和多喝酒,尤其此時常有尾牙聚餐,喝酒的場合變多,胃容易出問題。同樣的,冬天會比較常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辛辣食物,而重口味的食物還是比較傷胃。

▲▼火鍋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重口味食物比較傷胃。(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3.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桿菌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有研究指出,冬天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例較高,而夏天的比例較低。

4. 藥物使用增加

冬天天氣濕冷,關節炎容易發作,「消炎止痛藥」使用增加;慢性肺病和氣喘發病也增加,使「類固醇」使用變多。心血管疾病在這時候也容易出現,「阿司匹林和抗凝血藥」用量增加,很容易造成潰瘍出血。這3種藥都會讓消化性潰瘍惡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