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小兒皮膚有狀況別亂塗!一名1歲女童近期因臉部、四肢搔癢抓到破皮、流組織液,媽媽從群組中聽聞有「浴廁芳香神物」之稱的某知名花露水有效,因此到藥局購買,希望能取代類固醇藥膏。藥師聽聞後大喊不妥,除了給予正確用藥建議外,另點出持續發炎可能引發的後遺症。
▲1歲女童四肢癢爆抓爛出水,媽找「浴廁神物」止癢藥師急喊停。(圖/示意圖,非聞中當事人/達志影像)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且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目前全球約有5~20%的小孩罹患此症。食藥署今(30)日舉辦異位性皮膚炎衛教記者會,請來社區藥局藥師鄭文柏分享常見治療偏方,有媽媽誤信網路傳言,幫小孩塗抹含香精花露水;也有成人靠沖熱水止癢,因為皮膚脂肪被破壞反而更癢,最後抓到脫屑流膿。
鄭文柏提到,小朋友因未接觸太多過敏原,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在頭頸部、四肢等外露部位,外用類固醇雖為治療主力,但不少家長擔心小朋友長期使用,可能會引發俗稱「月亮臉」的庫欣氏症,紛紛尋求偏方。
▲鄭文柏分享異位性皮膚炎個案。(圖/記者嚴云岑攝)
該名女童母親就是在媽媽群組看到知名花露水可以止癢,因此前往藥局購買,但鄭文柏聽聞用途後即時制止,並轉介鄰近小兒科診所,請醫師開立含量僅0.1%的外用類固醇與抗生素藥品擦於患部。為避免使用類固醇造成免疫力降低,診所醫師同時也開立口服抗組織胺糖漿,請家長適時使用。
鄭文柏說明,花露水是由70%酒精、純水與香精組成,酒精有抗感染功能,能短暫抑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皮膚屏障被破壞所產生的搔癢症狀,但其含有的香精成分卻會加劇發炎反應,不建議長期使用。再者,長期在患部塗酒精,也會讓皮膚越來越乾,更不利患部癒合。
食藥署科長林邦德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皮膚除了會出現乾燥搔癢症狀外,也容易合併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反應,常見三大治療產品分別為:皮膚保濕劑、皮膚止癢劑(抗組織胺)與外用類固醇,後兩者都有輕重不等的副作用,建議在藥師指示下使用。
▲食藥署異位性皮膚炎衛教記者會 。(圖/記者嚴云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