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熱傷害不只要補水!營養師分享「關鍵飲食」:利尿又散熱

▲▼熱浪,戶外噴泉,陽光,夏日,夏天,炎熱,天氣,高溫,中暑,烈日,紫爆,暑假,小朋友,兒童,缺水,停水,限水,乾旱,減壓供水,節水。(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灣近日連日高溫,熱傷害頻傳。(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連日高溫,熱傷害頻傳,其實面對夏天烈陽,是可以透過飲食預防熱傷害。營養師強調,想要預防熱傷害,飲食上要謹記兩大重點,第一就是民眾都知道的水份,第二就是「鉀」,因為鉀有助排鈉利尿,達到散熱功效,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腎臟病患者一定要依照醫師或營養師建議攝取。

好食課營養師李宜樺指出,補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汗降溫,建議每日需喝足1500c.c水,喝冷開水可以幫助降溫,但切勿一次大口飲水,建議分次小口喝,以避免電解質不平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鉀攝取方面,鉀可幫助身體排鈉、幫助利尿排汗,達到散熱的功效,目前台灣並未訂定鉀建議攝取量,但以美國19歲以上成人建議攝取量(男性3400 mg、女性2600 mg)來看,國人普遍攝取不足,建議可多吃高鉀食材,如莧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不過腎臟病患者若有需要限鉀,需聽從醫生或營養師只是進行飲食上控制。

而在熱傷害方面,衛福部也提醒,有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熱傷害症狀時,要設法降低自己體溫,喝少許加鹽冷開水或者稀釋電解質飲料,一定要盡快就醫。另外,以下7大類族群屬於高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1、嬰幼兒:
嬰幼兒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代謝率也較高,記得注意時時提供水分並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2、銀髮族:
65歲以上長者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力、調節體內水分的機能較不迅速,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

3、慢性病患: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者腎臟病等慢性病換不易排汗,散熱機能相對差,對環境調節、應變能力也較差。

4、服用藥物者:
有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的機率,例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與鹽分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要特別注意。

5、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
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以及補充水分,容易造成熱傷害。

6、密閉空間工作者:
因為環境通風或者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者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7、過重者(BMI≧24):
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代謝,使散熱面積下降,代謝又會使產熱增加,要小心大量排汗造成熱傷害。

營養師分享夏日飲食。(圖/好食課提供)

▲營養師分享預防熱傷害兩大重點。(圖/好食課提供)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