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劑衝中和抗體不算晚!」打疫苗怕副作用,醫師建議選AZ。(圖/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本土Omicron疫情多點爆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極力催打疫苗,但仍有近2成「鐵板族」拒絕接種。醫師表示,Omicron棘蛋白受體已改變,現行疫苗預防感染的效果都不好,但中和抗體衝得越高,副作用越明顯,尚未接種者的民眾可選AZ,先增加細胞免疫能力,「第三劑再衝高中和抗體也不遲!」
Omicron疫情從桃園機場燒進社區,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1月初召開專家會議,達成將第三劑縮短為12週共識,雖然開放所有廠牌供選擇,但指揮官陳時中卻建議「已打過兩劑AZ者,第三劑不建議再打AZ」,也引發坊間「打兩劑AZ無效」的迷思。事實上所有疫苗針對Omicron的預防感染的效果都有下降,但對於重症預防的效果還是很顯著。
對此,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治醫師陳昶宇表示,第三劑打AZ並非完全沒效,牛津大學研究指出接種AZ後,中和抗體也有提升,只是效果比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稍弱,「畢竟是同一隻腺病毒,注射後身體會主動辨識消滅,效果會比較差。但他也強調,若同為腺病毒疫苗,前兩劑打AZ、第三劑打嬌生,因非同隻病毒,也會有不錯效果。
▲台北市花博疫苗接種站施打疫苗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第三劑接種指引,一、二劑接種BNT、莫德納或高端的民眾,第三劑可選擇AZ或同廠牌疫苗;而前兩劑接種AZ者,第三劑則建議選擇mRNA疫苗或次單位疫苗。
陳昶宇表示,該指引可從英國衛生部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nt)》的研究作為佐證。該研究指出,接種兩劑AZ後再接種mRNA的效果,甚至超越2劑BNT再加莫德納。同時發現2劑BNT後追加AZ,中和抗體可提升高達6倍,雖中和抗體略低於BNT的8.35倍;不過細胞免疫反應則可提升2.5倍,與三劑 BNT的2.6倍相當。對於害怕心肌炎者,尤其是年輕男性,追加劑選擇AZ可提供另一項「安全」選擇。
陳昶宇進一步說明,AZ疫苗雖有血栓併發血小板低下風險,但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十,男性與年長者副作用則較輕微(根據疾管署公告的不良反應報告顯示,AZ疫苗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的風險約百萬分之五、mRNA疫苗則為百萬分之0.7)。另根據美國CDC公告,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的風險約為百萬分之十,72%發生於第一劑,82%發生於第二劑,越年輕的男性發生率越高。
▲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主治醫師陳昶宇。(圖/陳昶宇醫師提供)
2021年5月台灣社區感染大爆發正值世界疫苗荒,不少第一線醫護人員接種當時率先到貨的AZ疫苗。隨著指揮中心開放第二劑混打,仍有不少醫護選擇當「二A人」,陳昶宇就是其中之一。他透露自己放棄混打的原因,就是「不想經歷過兩次副作用」。他提到,注射mRNA第二劑目的在於催高中和抗體,「中和抗體濃度越高,副作用越明顯。」
台灣現有疫苗都是對抗武漢原始株,對於變異株Omicron而言,僅有打全劑量的莫德納追加劑可達最佳保護效果,但隨之而來的副作用,也非一般人能承受。因此,指揮中心僅提供半劑量莫德納用於追加劑接種,在可承受的副作用前提下拉高中和抗體,避免重症死亡。
陳昶宇表示,AZ疫苗的好處在於可輔助T細胞補足中和抗體不足,預防重症的效果還是不錯。Omicron感染重症率低,若在國外接種過其他廠牌疫苗,回台補接種AZ也足以因應。對於尚未接種或者在等待第二劑者,「第三劑再拉高中和抗體也不遲!」他也建議民眾在農曆春節前「打一波」,在等待疫苗產生保護力的2周內,也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衛生防護,在觸摸非自身物品時也要注意手部清潔,減少觸摸口鼻,才能保護自己免於被病毒侵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