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全倒流!醫警告「洗完手2動作」=白洗了 細菌暴增84%

記者李佳蓉/整理報導

台灣本土個案連環爆!加上境外移入確診數暴增,不僅憂心戴口罩仍身處風險中,更可能在不知不覺下接觸病毒而遭受感染,因此許多人習慣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狂噴,但事實上正確洗手才能免受病毒侵害。但你知道嗎,究竟手該怎麼洗、洗多久也是門學問,急診科美女醫師田知學親自示範,沖手時應指尖朝上,「狂甩手」恐害你白洗了。

在疫情內外夾擊的窘境下,環境清潔與消毒最值得一提就是酒精,根據食藥署指出,「擦抹」比直接噴灑酒精更好,對物體表面的消毒作用更加完整,同時也能降低火災風險,但應避免眼睛、有傷口處的手指皮膚及嘴唇等黏膜部位。

▲▼防疫,清潔,洗手,消毒,衛生,酒精,殺菌,75%酒精。(圖/記者周宸亘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酒精別直接噴,應該噴在抹布或紙巾上在擦拭物品。(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康健》曾採訪微笑藥師廖偉呈,他提醒,若直接噴灑酒精在桌子等物品上,反而會讓表層原有的病毒、細菌被帶起並懸浮在空氣中。因此,他建議先將酒精噴在抹布及紙巾上再擦拭,會是較好的做法。

出門在外若未能即時洗手,民眾也會隨身攜帶乾洗手清潔,根據《健談》採訪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使用乾洗手時,應注意手心、手背、指縫、指尖及手腕都徹底清潔,直到酒精或乾洗手乾燥為止,最少20~30秒。但他也提醒,在環境許可下,應以肥皂洗手為優先選擇,才能達到良好的防疫效果。

瘋搶乾洗手!醫殘酷揭「少了2動作=根本沒洗」。(圖/健談授權提供)

▲乾洗手液的使用4大須知。(圖/健談授權提供)

最有效對抗病毒的方法就是正確洗手!急診科醫師田知學曾在《東森新媒體ETtoday》直播中強調洗手可以使用肥皂、洗手乳,再搭配手口訣「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7步驟洗手;若覺得口訣太難記,也可以「唱兩首生日快樂歌」,邊唱邊洗潔雙手。

你都洗錯了!急診名醫曝「洗完手一動作」…細菌全倒流。(圖/ETtoday健康雲)

田知學也分享在醫院更嚴謹的洗手方法,為降低醫護人員雙手感染細菌、病毒的風險,因此洗手台大多踩腳踩或是感應式設計,不碰觸水龍頭以避免二次接觸細菌和病毒。她指出,先將雙手沖濕、擠入肥皂或洗手乳,接著再唱兩首生日快樂歌,「想得到的地方都去搓洗」!

你都洗錯了!急診名醫曝「洗完手一動作」…細菌全倒流。(圖/ETtoday健康雲)

此外,田知學也顛覆一般大眾洗手的認知,解釋由於指尖為常要接觸病人的地方,因此必須保持最乾淨,當要洗淨雙手泡泡時,建議將指尖朝上,讓水流從「指尖的地方→手腕」沖洗,手腕地方也別錯過,沖洗完畢後千萬別將指尖向下甩乾,恐怕讓病菌、細菌又順著水流流下,「剛剛洗好的手又沒意義了」。接著再用手肘關閉水龍頭開關,再用擦手紙擦手。

許多人在洗手後,都習慣甩乾、或用衣褲抹乾,但振興醫院曾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洗手後,如果沒有馬上擦乾,潮濕的雙手上的細菌量,比洗手前增加高達84%,細菌不減反增。研究認為因為自來水、肥皂或洗手乳內都多少含有細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