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字韌帶損傷不會癒合 醫師:成功手術+復健才是痊癒關鍵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三十二歲的游先生是在跑步時受傷,當時只聽到右腳「啪、啪」二聲後,腳就整個無力、無法繼續運動,一到醫院檢查,他的右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也受傷。經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以微創關節鏡進行重建手術之後,他積極配合一系列的復健計畫,很快的在六個月後,他的右腳肌力已恢復得與左腳一樣。

十字韌帶是位在膝關節的中央深處,從外觀是看不到的,也無法以按壓的方式摸到。通常在打球時一個急停轉身投籃,或跑步時腳著地沒踩穩,導致膝蓋成內八變形,「啪」一聲,接著一、二個小時後膝關節疼痛腫脹、腳發軟,無法繼續運動,這種情形大部分就是十字韌帶損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病人手術前前十字韌帶的磁振造影檢查影像。

劉冠麟主任指出,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有一個特點,一般骨折會因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淤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發炎,慢慢的體內生長物質就會包覆住受傷部位,出血並產生血腫,但前十字韌帶損傷,膝關節內關節腔的血會滲到周圍,沒有血腫也不會癒合,所以一定要手術才能治好。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重建手術後三個月的磁振造影檢查影像。

目前手術治療包括物理性增強與生物性增強。傳統韌帶修補或重建手術對病人來說主要是物理性增強的治療,生物性增強就是自體血小板注射(PRP),或運用自體脂肪膠質幹細胞治療(SVF)。但劉冠麟主任強調,治療的結果往往和病人的配合度相關,經過手術可以保護受傷膝關節內的十字韌帶,但周遭肌肉也會因受傷而萎縮沒力,因此治療成功的關鍵不只需要一個成功骨科手術,還包括術後自我保護、與後續持續的增能復健增強肌力。

劉冠麟主任指出,游先生是在去年三月到門診,當時受傷的腳完全無法踩地,在診斷是前十字韌帶斷裂且半月板內外側受傷,便接重建手術,術後第一天麻藥退了,他就開始進行基本抬腿復健。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加速前十字韌帶修復,也可用自體脂肪膠質幹細胞治療。

出院後,游先生也找物理治療師規劃復健,但因當時膝蓋仍腫脹,只能從最簡單的瑜珈球訓練開始,初期一週復健三次,到四月時才開始凹腳(被動掰開角度),但在六月間回診,他受傷的韌帶長好了,在檢測肌力時卻發現他的右腳肌肉明顯萎縮,為避免日後影響工作和生活,他更加努力復健,每天照三餐練,每次練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他也做登階、瑜珈球、拱橋、平板支撐等運動,甚至上健身中心利用機器復健,果然再經三個月後,檢測時他的右腳肌力已回復到跟正常的左腳相同。

▲游先生術後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以瑜珈球運動復健的情形。(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病人手術後三個月的前十字韌帶復原情形。

游先生說,剛開完刀時,他的膝蓋是僵直的,也不能走路,得靠物理治療師凹腳協助,那是非常辛苦的,過程還要忍受疼痛,但因為工作上的外出需求,受傷也影響最愛的球類運動,只能堅強意志忍痛復健。目前基本跑跳都沒問題了,運動能力也恢復到八成,但還需要熟練膝蓋整體轉的動作,目標是要恢復到九成的運動能力,而且復健可增強肌力,避免以後運動再受傷。

劉冠麟主任指出,以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而言,術後的四星期內為第一階段,可進行踝關節運動、以及沿著床面做膝彎曲、直膝抬腿、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因此建議病人若能在出院後,能持續依照復健科團隊建議,按部就班復健,對於受傷的部位復原決對有幫助。他希望游先生的故事可以鼓舞更多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的病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