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腸子「癱在那不動」不吃瀉藥15天才會排便一次。(示意圖/網友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便祕,是現代人文明病,根據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25萬人受它所苦。一名30歲女子送到急診時被診斷乙狀結腸破洞,即使經過修補,肚子仍脹痛不適。醫師追問下才發現,她自踏入職場後排便次數逐年遞減,不吃瀉藥15天才會排便一次,漸漸地「腸子越來越笨」進而引起憩室炎、腹膜炎,最後只能靠切腸子解決。
外科醫師陳榮堅在《醫師好辣》分享曾收治一名30歲女子,在急診室被診斷為嚴重腹膜炎,肚子裡出現異常空氣與水,在乙狀結腸處破了一個小洞,進行初步縫合並配合手術中大腸鏡,研判是憩室炎破裂所引起,但讓人不解的是,患者才30歲「一個憩室炎怎麼會破掉?」
住院中的女子病況稍穩,但腹脹卻未消,醫師擔心她腹中有膿瘍。陳榮堅一問之下得知,女子20多歲開始工作後,因壓力使得排便狀況越來越糟,常匆忙上廁所,或趕著上班根本沒時間排便,最後導致「腸子越來越笨」不太愛動,只能靠著浣腸劑、瀉藥才能順順拉。
▲女子因壓力導致便秘,只能長期服用瀉藥排便,腸子變得越來越笨。(圖/截自《醫師好辣》YouTube)
陳榮堅解釋,有些人被診斷罹患腸躁症,而有的患者遇到精神壓力「腸子反而癱在那邊不動」,稱為大腸無力症,大腸神經元退化,即使再努力便便仍卡關。更慘的是,有一群人會出現一季腸躁症,下一季轉為無力症,形形色色的病況都有。
「這病人撐了2年多,瀉藥越吃越重,只要不吃瀉藥可以半個月不大便。」提及腸道與水管的差別,陳榮堅分析,水管只要會通就好,然而大腸在體內呈現「ㄇ」字形,所有消化殘餘物得透過腸道蠕動往前,一旦堵住不動,久了恐引發腸道扭轉,女子即因腸道假性阻塞,導致近端較薄的腸子破裂,進而演變為腹膜炎。
陳榮堅強調,一般而言若遇類似病況的患者,只要將壓力來源去除,大部分人症狀即可獲得改善。但女子就沒那麼幸運了,最後只能進行「大腸次全切除術」,將腸子切除只剩20公分,再用小腸接上,才一解她的問題。
根據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衛教資訊指出,「憩室症」指大腸壁上較弱處會有突出蘘狀物,當發炎或穿孔即為憩室炎,會引起腹痛、畏寒、發燒及排便習慣改變。一旦病況嚴重還會引起腹膜炎,造成膀胱、陰道廔管或腸穿孔時就需要緊急手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