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免疫生物製劑恐讓「B肝復陽」 北榮研究登國際期刊

黃怡翔主任為肝病患者檢查治療。(圖/台北榮總提供)

▲黃怡翔主任為肝病患者檢查治療。(圖/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風濕免疫疾病使用生物製劑,可以有效控制病程、保護關節,但近年來研究發現,使用生物製劑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使得原本痊癒的B肝患者復發。台北榮總追蹤1937位患者接受免疫製劑長期追蹤結果,發現2種藥物最具B肝「復陽」風險,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風濕免疫學頂尖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國人重要疾病,若沒有適當的監測與適時的藥物治療,可能產生B型肝炎發作而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控制,然而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無法壓制病毒,就會讓B肝病毒大量快速複製,進而產生肝炎發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領導的B肝研究團隊,過去就發現具B細胞抑制機轉的風濕免疫藥物,對於痊癒B肝患者具高度復陽風險。近期追蹤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現,另一種可讓免疫T細胞活化刹車的「CTLA-4融合蛋白」藥物也有相同危機,即使患者在治療前帶有B肝表面抗體,也可能復發。

C肝,肝臟,肝病,肝硬化。(圖/記者嚴云岑攝)

▲風濕免疫生物製劑恐讓「B肝復陽」,北榮研究登國際期刊。(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台北榮總風濕免疫科就收治過一名使用「CTLA-4融合蛋白」藥物的68歲病患,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不佳,2015年起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由於其為康復型B肝患者,治療後也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2021年1月發現B肝表面抗原轉為陽性,病毒量更從測不到上升到1520萬IU,所幸即時轉介肝膽腸胃科使用抗病毒治療後,B肝已獲得控制。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懿宬提醒,台灣B型肝炎盛行率高,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應先檢測B肝抗原與抗體,即使是B型肝炎痊癒者也不可輕忽。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除了定期檢驗肝指數、黃疸指數,也需追蹤B肝表面抗原與抗體。

健保在今年3月1日起也擴大B肝抗病毒藥物給付對象,包含B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使用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劑後產生B肝發作,都可申請給付。她提醒,中低復發風險病人定期監測,若B肝發作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才能確保B肝病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安全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