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拉「鉛筆便」!他健檢肝臟有陰影 竟是晚期大腸癌「已轉移」

▲▼ 腹瀉,肚子痛,拉肚子,。(圖/免費圖庫pixabay)

▲長年拉「鉛筆便」!他健檢肝臟有陰影,竟是晚期大腸癌「已轉移」。(圖/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63歲的郭先生平時作息正常、不煙不酒,去年健檢照肝臟超音波時,卻意外發現一處小陰影,追查才發現是晚期大腸直腸癌併發乾轉移,讓他難以接受。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自己長期有輕微腹瀉或拉「鉛筆便」,但每次都以為是單純腸胃不適,僅自行吃藥緩解,沒想到竟是腸癌警訊,所幸通過精準治療,腫瘤得到妥善控制,肝腫瘤也剩下一顆鈣化小點。

大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0分鐘就有一人確診、80分鐘就有一人喪命,其中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僅13%,對比第1期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懸殊。所幸健保今年6月將RAS基因檢測納入給付,讓轉癌性腸癌病友可以精準決定標靶藥物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長2年壽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楊純豪理事長表示,楊純豪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

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蛋白質,外於細胞膜表面,易刺激癌細胞生長。國際治療指引與台灣共識一致建議,轉移性腸癌RAS基因無變異者,優先考慮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藉阻斷表皮生長因子訊息傳遞路徑,進而抑制腸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增強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升治療效果。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舉辦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舉辦衛教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收治郭先生的高雄醫學大學附屬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高醫歷經6年,研究173位RAS基因無變異之轉移性腸癌病友的標靶治療差異,結果顯示一線接受化療併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的組別,中位存活期長達40個月,比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多10個月。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轉移部位以肝臟占4成為最高,主要可能與血液回流機制有關。而腸癌腫瘤轉移至肝臟,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則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的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才能提升病友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

大腸直腸癌已走向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RAS基因檢測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檢驗必備項目。過去RAS基因檢測需自費8000元,癌友礙於經濟負擔,錯失及早正確用藥的時機,所幸健保從6月起已將RAS基因檢測納入給付,一生只能用一次,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呼籲病友多與醫師討論,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爭取個人最佳治療的機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