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10天霸王高溫!「熱到沒力」原因曝 中醫授5妙招超紓壓

▲▼熱,太陽,陽光。(圖/取自Pixabay)

▲中醫師表示,高溫炎熱容易感到疲倦,出現夏日疲勞的症狀。(圖/取自Pixabay)

文/昌盛堂中醫診所 施堯鈞醫師

自古以來,中醫便十分在意不同的環境氣候對於人體的影響。隨著時序逐漸進入盛夏時節,門診開始出現了一些主訴疲倦,甚至伴隨頭暈、嗜睡、或食慾下降的患者。

翻開中醫古籍,一般對於「暑」的描述,多不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多挾濕」三者。翻譯成白話文來說,暑熱侵犯人體時,會出現身熱、多汗、心煩、口渴等表現;而汗出過多則傷人元氣,動輒易有胸悶氣短、周身乏力的症狀;再者,當暑熱鬱蒸之時,加上夏季冰品飲料的助攻,最易引動內濕,影響腸胃功能,進而出現食欲不振、胸悶噁心、大便黏膩等腸胃見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是同樣一句老話:「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暑熱之邪是否能侵犯人體引起病症,仍是取決於人體本身內在的抗病能力。若能妥善調養,維持體內陰陽平衡,可提高抵抗力,減少外在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同現代醫學對於夏日疲勞的解釋,在高溫炎熱環境下,身體會將皮膚、四肢末梢的血管擴張,幫助散熱以及排汗;當周邊循環增加,內臟器官及大腦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使大腦與身體容易感覺疲憊與遲鈍。而身體水分的流失、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也會加重疲勞的感覺。

▲▼天氣熱示意圖。(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身體水分流失、體內電解質不平衡,也會加重疲勞感。(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其實中、西醫看待的是同一個人體,面對不同的外在變因刺激,西醫是以生理學的角度切入闡發,中醫則是透過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總結出人體應變外在刺激的規律,並以古人的語言,透過文字記載流傳下來。為此,難免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上述在夏天常見的生理現象被統稱為「夏日疲勞症候群」,雖非醫學上正式的疾病診斷,但藉以解釋夏天裡獨有的倦怠感與身體不適,倒也顯得合適不過。

與此相關的是「腎上腺疲勞症候群」。該名詞是由美國自然療法權威威爾森(James L. Wilson)博士提出,用來描述在長期身心壓力下,腎上腺功能運作失調,出現慢性疲勞、提不起勁、無法專注、嗜睡、煩躁焦慮等一系列表現。

腎上腺屬於人體內分泌器官之一,在面對壓力時會分泌腎上腺素及皮質醇來「應激」。比如當我們遇到緊急事件時,身體的交感神經瞬間興奮,大量釋放腎上腺素,以啟動戰或逃(Fight-or-flight)的反應,以應付可能危及性命的威脅。常聽到火災地震時,人體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能扛起整個保險櫃逃生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是屬於短期的壓力。

而面對相對長期的壓力時,如工作、升學、考試⋯等,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就會開始分泌,刺激身體釋放能量以對抗外在挑戰,如發揮集中力、判斷力等潛能。在問題解決後,經過適當休息、放鬆後,皮質醇就會恢復到原本的濃度。

可是若處在長期壓力無法解除的狀態時,腎上腺持續被刺激,導致皮質醇過度分泌,直至身體疲乏,皮質醇濃度降低、甚至耗盡,就算休息也無法補充回來!

▲▼睡覺,睡眠,午休,趴睡,小歇。(圖/記者李佳蓉攝)

▲中醫師建議,可養成午間小睡習慣,確保足夠睡眠,幫助身體修復。(圖/記者李佳蓉攝)

而壓力荷爾蒙除了抗壓以外,其實還有抑制體內發炎症狀、控制血糖和血壓、調節免疫機能及自律神經、調整生理時鐘和睡眠周期,以及穩定情緒等諸多益處。所以當體內的皮質醇再也無法因應外來刺激而作用時,身體的抗壓性、連同相關的生理機能也隨之崩壞,出現了前述的症候。

回過頭來說,雖然「腎上腺疲勞」並未納入現今主流醫學的疾病分類裡頭,但其演變為病理狀態的過程,無異於其他現代文明病的縮影——也就是在長期壓力下,不斷加班、熬夜、應酬,無法充分休息恢復,還想盡辦法持續壓榨——如此惡性循環,久而久之身體不失去平衡才奇怪!

理解了腎上腺疲勞症候群的成因與脈絡後,就不難知道應對方式了。要想治本,必須調整作息以及徹底改變生活型態。首先要確保有足夠的睡眠,並提高睡眠品質;也可養成午間小睡的習慣,幫助身體修復,償還睡眠債以及壓力債。

另外,培養運動習慣也十分重要。在《真正的快樂處方》一書中,身為精神醫學專家的作者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提出了一個有趣觀點:人類在面對危險時,會呈現心跳加速、呼吸加速、流汗等生理反應,進入一種備戰狀態,恰巧跟運動時的反應相同。

所以當我們規律運動後,至少每週進行二到三次有氧運動,大腦將慢慢學會:「原來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並不一定都是壞消息,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久而久之,當下次又遇到壓力時,大腦就不會再發出大幅度的警訊,減輕壓力與焦慮對人體的影響,進而提高抗壓性。

▲▼體重浮動原因。(圖/Unsplash)

▲中醫師指出,培養運動習慣也可提高抗壓性,也是腎上腺疲勞其中一種解方。(圖/Unsplash)

這不就是針對腎上腺疲勞的最好解方了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壓力來源,適當的紓解,甚至主動減輕壓力負荷。

而對中醫來說,腎上腺疲勞歸屬於「虛勞」的範疇。可能表現為「陰陽兩虛」或是「陰虛陽亢」,表現近乎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臨床上可使用中藥、針灸治療,幫助疏通經絡,活絡氣血。亦可搭配泡足藥浴,舒緩肌肉,緩解疲勞。

一些簡易的穴位按摩也有助於修復。如神門、百會穴,可寧心安神;腎俞、太谿穴,可滋腎益陰;氣海、足三里穴,可補氣固本。

但特別提醒,造成疲勞的原因很多,並不局限於本文提到的「夏日疲勞症候群」與「腎上腺疲勞症候群」。諸如其他內分泌疾病、睡眠障礙、心肺疾病、慢性感染、嚴重貧血、自體免疫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等,都有可能引起疲倦不適。

因此,若長期疲勞超過三個月以上,建議就診專業中醫師、西醫師尋求詳細的評估及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