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被送到急診室前已心跳停止的病人,常在搶救回來後,卻因休克造成腦部與其他器官損傷,能存活出院並保有自理能力的少之又少;但現在的醫療技術,靠著低溫治療降低身體代謝、保護重要器官,可讓康復的機會增加近兩倍,挽回部份急重症患者的健康。
▲低溫治療休克病人 康復機會增兩倍(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一名65 歲林先生,一次在騎單車時忽然暈倒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急診室仍呈現昏迷狀態,呼吸微弱,每分鐘心跳不到40下,且呈現完全心房心室的全阻斷。後經過24小時33℃的低溫治療,林先生漸漸回到正常體溫,到第3天可以自主打開眼睛、第7天完全意識清醒、第13天就能步行出院回家。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賴志泓醫師說明,低溫治療的原理,是將身體的體溫或腦溫降到約33℃,使身體代謝降低,以保護重要器官。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往往因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或心肌細胞瞬間大量死亡,而低溫療法藉由延緩代謝速度,使細胞不會瞬間死亡,再趁這段時間合併其他療法,爭取搶救時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外曾針對心跳、呼吸停止者進行低溫療法研究,發現可提高患者日後甦醒的機會,並讓保有意識與自理生活能力的人,增加近兩倍。
賴志泓強調,此一技術通常由心臟內科醫師執行較為恰當,因為可以診斷病人昏倒原因是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時依照患者病情,繼續做心導管和心律調節器,提供完整和後續的治療。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