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圖/陳弘璋攝
每天在公司和家附近走路,1個月就能瘦1.5公斤,減重後不僅各項生理數值由紅翻綠,也更能積極正向面對工作和壓力。
不到1年累計走超過2百萬步,瘦了12公斤
她怎麼也沒想到,單純走路能帶來這麼大的改變。任職出版社行銷企劃的莊守禾,2018年5月因為車禍而休養,但也開始發胖,連爬樓梯出捷運站都會喘,平衡感也變得很差。為了改善體力和平衡感,2019年11月開始,她每週重訓1次;2020年4月開始每天走萬步,到今(2021)年2月,10個月下來已經累計超過2百萬步。
一開始想走路,單純因為走路是個很簡單的運動,不用刻意找場地,也不必準備特別的裝備,水壺、運動鞋、T-shirt一穿就可以出門,下雨天撐傘也可以走。走路時她會聽podcast和音樂,回想今天發生什麼事,或今天該做什麼,「有時我會從捷運松江南京站走到敦南誠品,或從大稻埕走到松江南京站。其實走久了就不覺得累或遠。」
減重的過程中,沒有特別忌口,甜食炸物都吃,但每天走萬步,1個月就瘦了快1.5公斤,朋友看到還以為她得糖尿病,連她都差點信以為真,「當然沒有啊,我的飯前血糖值是87,很正常。」
除了減重,各方面的數值都改善了,例如三酸甘油酯從111降到49,高密度膽固醇變多了;兒時因為感冒而罹患腎絲炎、腎絲球過濾率只有80ml/min/1.732,運動後也有改善,數值來到95ml/min/1.732(正常值是100~120 ml/min/1.732),「雖然沒有忌口,但運動後自然會開始在意吃的食物,也因為壓力獲得釋放,雖然還是會吃垃圾食物,但跟以前比,頻率少很多。」
(每天日行萬步,不到1年,各項健檢數字都大幅進步。圖片來源 / 莊守禾提供)
除了具體的生理數值變好,主觀感受也大不相同。以前比較胖的時候,她的經期不規律、婦女病比較多,而且體力很差、容易累,工作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連帶睡眠品質也變得很差。
「瘦身之後,只有神清氣爽可以形容,」她說現在體力變好了,不用睡很久就精力充沛,而且不會一疲憊心情就變差、想找東西吃來發洩,思考工作內容和規劃,思緒也比以前更清晰、有條理,「更重要的是,變得更勤快,」她有感而發地說,以前不論工作、家事都懶洋洋的,一回到家只想癱在沙發上,運動後不知為何,整個人都積極了起來,「可能是腦內啡吧,讓我覺得什麼事都很有希望,我都想積極去做。」
計算距離和時間 走路的3個訣竅
初學者該如何走路呢?她建議先買1個計步器,計算一定時間內自己可以走多少步。她就算出自己平均10分鐘可以走800~900步,對照google map步行時間來預估自己該走到哪裡,可以達到萬步的目標。
第2是要量力而為、持續下去,一開始可以從5,000步開始,再慢慢增加,如果走到6,000、7,000步覺得累了就休息,擇日再補走,「我有一次就是因為走得很累、腳不舒服還硬是走完預計的距離,結果隔天腳就發炎了,反而有段時間無法繼續走下去。」
第3是不要走操場,走操場風景一成不變,會讓走路變得很無趣。她會找一間有趣的商店或餐廳美食,走去那邊看看,當作再訪的口袋名單,「路上也常常會有意外的發現,可能是新開了一家店、某間店改了新裝潢等等,不同的風景和發現,都可以增加走路的動機和趣味。」
(日走萬步計畫執行不到1年,她成功瘦身。圖片來源 / 莊守禾提供)
減重,就是找一個稍微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
許多人減重,都將目標設得極高,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能持續執行計劃的人少之又少。她的想法是:「找一個努力一點就能達成的目標」。
她認為,減重最重要的是找難度不高但卻能達成、稍微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標,太高標準不僅不容易做到,除了有挫折感,也無法持續下去,而減重最講究的就是能一直持續下去,「走路就是簡單中帶有點挑戰、但只要花點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
同時也要帶有彈性。她也曾因為上班工作疲憊而想偷懶,每日可能不到萬步,但她規定自己有空、假日或狀況好的時候一定要補上,「不能每日,那至少每週平均要達到萬步。」
而日走萬步減重,對她來說也是證明自己。她坦言,美食當前她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吃到才滿足,但透過努力實踐自己的目標,證明自己是個有毅力、能達成目標的人,「當初單純想減重,現在變成是自我理想的實踐,減重反而變成附加的效果,」她笑說。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