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愷他命」當娛樂用 國衛院研究:3年毒品再犯率39.5%

國衛院。(圖/記者趙于婷攝)

▲國衛院今公布最新研究結果。(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衛院今公布最新研究結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把原本麻醉用的愷他命,好奇地拿來當娛樂用,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而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

該研究由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特聘研究員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團隊合作,研究團隊利用去識別化的資料,以第一次出現的年份為初犯年,然後追蹤同一流水號受罰者是否再次出現於資料庫,作為是否再犯的根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愷他命的主要作用是腦中NMDA受體的拮抗劑,是一種解離型麻醉藥,這種解離效用,常令患者在清醒後抱怨有不愉快的夢、意識模糊、幻覺等現象,這些副作用卻被一些人當成所謂的「K洞」新奇經驗,由於愷他命的麻醉安全係數較高,迄今仍用於緊急手術,為聯合國認定的一種必需藥品;但從2000年後,愷他命開始被當成娛樂性藥物使用,尤其是在東亞地區。

陳為堅說,考量台灣年輕人口的比率逐年降低,研究團隊以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結構標準化年齡後,再跨年比較,年齡標準化後的愷他命行政裁罰率,於2010年的盛行裁罰率是0.05%、初犯裁罰率0.03%,之後逐年升高,於2013年達最高峰(盛行裁罰率0.138%、初犯裁罰率則為0.065%)。

2013年之後開始減少,2017年的盛行裁罰率降到0.066%,初犯裁罰率則降到0.017%,而初犯者占當年度所有受行政裁罰者的比率,則是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59.68%降到2017年只有25.34%。

研究團隊發現,受行政裁罰的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再次因使用愷他命受罰的機率高達33.85%;若合併計算一、二級毒品者,三年內的再犯率更高達39.95%,更值得注意的是,跟全國死亡資料比對後發現,這些愷他命使用者在初犯三年內的死亡率,若與一般人口中同年齡、同性別者的死亡率相比(稱為標準化死亡比),竟然高達4.9倍。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死亡原因,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因身體疾病死亡的標準化死亡比(2.1倍)並不太高,反而是一些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7.6倍)較高,像是最常見的自殺(13.4倍),其次的藥物過量(21.3倍)與暴力毆打(20.7倍)等。若是男女分開來看,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該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Addiction。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