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其實情緒勒索是一種工具,可先判斷對方目的再做反應。(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文/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拒絕之所以困難,有時是人情壓力,有時是顧慮對方被拒後的情緒,過於同情對方而使自己退讓、配合,但若這份體貼被利用了,對方以情緒作要脅,迫使你做不想要的事,就變成情緒勒索了。
情緒勒索定帶有目的,會要你做些什麼才行,最常出現兩種形式:生氣威脅或可憐無助,前者是對方表現憤怒,讓你害怕若不答應他會搞破壞;後者是對方可憐兮兮,讓你擔心不答應他會想不開。
遇情緒勒索時,勿被情緒嚇到,它只是工具(甚至是一種表演),先分辨對方勒索目的為何,冷靜評估再做反應,設定能做與不能做的範圍,再決定怎麼表達。
▲專家提供4個方法,若遇到情緒勒索不妨試試。(圖/記者李佳蓉攝)
見招拆招,拒絕情緒勒索
拒絕情緒勒索有四個思考點:
1.先分析對方目的對方到底要你做什麼?
目的又分為表層及裏層。
媽媽情緒勒索要你結婚生子(表層),其實是焦慮抱不到孫被親戚笑(裏層)。
同事情緒勒索要推業務給你(表層),不負責的背後其實是能力不足(裏層)。
朋友情緒勒索要你天天陪他(表層),其實是他卡陰又說不出口(裏層)。
裏層是對方心裡真正的目的,當你懂他的心理狀態後,較能從容不迫的思考如何應對。
2.問自己若拒絕會擔心什麼
媽媽說:「你不去相親我焦慮睡不著,你知道我來日不多了啊…」若這句話讓你感到壓力,試著思考以下兩點:
如果你覺得不從會很恐怖。
怕媽媽因此身體不好,不敢拒絕,好的,那就「陽奉陰違」吧,選自己能做的做,不能做的打混,完成表面功夫。
如果你知道那是假的,只是難免擔心,不上不下。
那就「先拒絕一次試試」,看看後果是不是真如她講的那樣。能拒絕才有本錢,才能進一步與她溝通背後目的,避免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
3.不妨採取「時而答應、時而不從」
不必每次都要警報響起刻意拒絕,心情好時答應、不想去時不從也可以,這樣就有自由與選擇。例如去相親,先定出你能接受的範圍,如何體驗新鮮事自得其樂,或角色扮演聽聽別人的故事。若這次不想去,就真誠說明原因,態度溫和、堅定拒絕。
4.下下之策是無賴溝通
如果無法拒絕勒索又不得不做,那就使出下下策,把被勒索的事情擴大層面,拉對方進來一起負責,例如說「不是我不幫,除非你進來示範啊」,想盡辦法把對方牽扯進來。
拉對方時不必理性溝通,反而是無賴溝通,「你不行我也不行啊,你威脅我就哭好了……」用「番」的、用「魯」的、用「吵」的……向對方傳遞「我就不行,要就你跟我去…」的氣勢,讓他也要付代價,就能減少下次再被勒索的機會。
本文摘自《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 林仁廷(諮商心理師)/新自然主義出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