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膝關節痛不欲生,原來是膝關節蛀洞 。(圖/嘉義長庚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65歲的宋太太半年前跌倒後走路和爬樓梯時右側膝關節總是隱隱作痛,長期服用止痛藥及朋友介紹的葡萄糖胺,症狀始終未見好轉,更嘗試中醫針灸和到西醫診所嘗試使用玻尿酸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等保守療法,症狀並未改善反而越來越痛,走路痛不欲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需要拐杖輔助。日前來到嘉義長庚醫院骨科門診,經關節重建科主任黃贊文主任詳問病史和檢查後,研判罹患「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俗稱膝關節蛀洞),經過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路,3天後出院,終於擺脫膝蓋疼痛與拄拐杖走路的黑暗人生。
黃贊文表示,膝關節骨壞死的發生率不像髖關節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那麼高所以容易被忽略,而且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為服用類固醇或者酗酒導致,其中還有一部分的病人像宋太太一樣是原因不明,被稱之為「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據文獻指出,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發生率女性較男生多(比率約3:1),主要發生的位置是膝關節的股骨內髁。
50歲以上的發生率約3.4%,65歲以上的發生就升高到9.4%。黃主任指出,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於早期X光檢查可能看不出有明顯的變化,常需要核磁共振或核醫骨頭掃描檢查才能確認。不過隨著病情的進展,在後期X光可看到明顯的關節軟骨下的空洞(蛀洞) ,到了晚期X光會出現空洞塌陷合併關節炎等情況。治療時應該先釐清是否因類固醇或酗酒等造成骨壞死,以提早預防其他關節也發生骨壞死的情況。
一般治療可分成疾病早期時的非手術治療及後期和晚期時的手術治療。在早期於X光上未看到空洞時,醫師會建議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姿勢,減少蹲、跪、上下樓梯和負重來減輕關節的壓力和負擔,並透過強化大腿肌肉力量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症狀。
但當進入疾病後期在X光上已出現明顯的空洞時,即須考慮核心減壓手術、骨軟骨移植手術或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手術等方式。若是進入到晚期,X光看到關節軟骨下的空洞塌陷合併關節炎,則可使用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不過,因為宋太太骨壞死已經進入到晚期,X光不僅有空洞塌陷合併關節炎而且還有十字韌帶斷裂,於是採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的治療與疾病的病程息息相關,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建議民眾若發生膝關節嚴重疼痛且經過保守治療仍無明顯改善時,應該至骨科進一步就診評估,才不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