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穿刺挨針!北醫大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抽血5小時內知風險

▲▼抽血,驗血,血液檢查,示意圖。(圖/記者洪巧藍攝)

▲北醫大研發團隊發展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在穿刺切片之前,可以用抽血先知道罹癌風險,圖為抽血示意圖。(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那哪是普通的針,根本超大一支!」北醫大副教授林若凱分享自己曾為了確定是否罹患乳癌進行乳房穿刺切片,當時驚嚇心情至今記憶猶新;而根據統計,進行穿刺切片的病患有7成非惡性腫瘤,等於白挨這一針。她與研究團隊研發「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讓經過X光、超音波檢查有乳癌疑慮女性,透過抽血檢查就可在5小時內得知罹癌風險性,敏感度、專一性都超過九成,免除不必要的穿刺檢查。

台北醫學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舉辦研發成果聯合招商媒合會,其中由北醫大生藥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若凱等人研發的乳癌血液檢測技術,利用乳癌病患血漿異常的游離甲基化DNA程度,來區分病患和健康者,可應用在乳癌的早期檢驗、乳癌治療成效監測與復發預測追蹤系統,以提供乳癌臨床治療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胸部,乳房。(圖/達志示意圖)

▲約有7成女性接受乳房穿刺切片,最後檢驗並非惡性腫瘤。(圖/達志示意圖)

林若凱受訪表示,乳房篩檢主要透過X光或者乳房超音波檢查,但是這類影像檢查發現異常仍無法確診,最後還是必須經過手術穿刺切片,過程得打麻醉、接受侵入性的針刺。她自己過去就曾經做乳房穿刺檢查,除了面對粗針的恐懼,還因為擔心自己可能確診罹癌,甚至在檢查前就先和親友做一些交代。

林若凱指出,根據統計,影像學檢查評估要進行穿刺切片的病患,約有7成是屬於良性腫瘤,可能不用挨這一針。而她在甲基化相關領域研究快20年,也常想「做這麼多研究怎麼樣可以幫助到人?」加上穿刺切片的恐懼經驗,遂投入精準血液乳癌檢測技術研發,希望女性即使發現異常,可以先透過抽一管血,就可以得知罹癌風險,若為良性,只要先密集追蹤即可。

林若凱解釋,研究團隊使用大數據分析,臨床實驗先針對台灣乳癌病人與健康人去篩檢做基因甲基化分析,進一步比對西方人大數據資料庫,找出共同的問題基因,排除正常組織異常,最後挑選出三個基因可供判別。因為乳癌組織快速增生時細胞會擠破,會外溢至週邊血液循環,所以可以透過抽血檢測釐清。

林若凱透露,相關技術還在申請食藥署許可,預期明年可與醫院合作以自費方式提供患者選擇,如果能進行歐美相關臨床試驗,未來也有機會推展國際市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