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付差額爭議火!健保署會議記錄「2013年首開會」至今已44場...反彈大急喊卡

▲▼陳時中親自主持醫材自費上限爭議討論會。(圖/健保署提供)

▲陳時中昨親自主持自付差額醫材費用上限的閉門會議。(圖/健保署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幫8大類、352項醫材「自付差額」訂出上限,引發醫界極大反彈,部長陳時中昨(14)日也親自召開會議,邀請醫界參與,最後原定8月上路的政策,也臨時喊卡。但根據健保署「共同擬訂會議記錄」發現,該政策在2013年起就開始討論,時間已長達8年時間,共開過44次會議。

健保署在今年6月8日公告新制,9日經媒體報導後,晚間就出現反彈聲浪,許多醫師紛紛在臉書開砲,認為訂定醫材上限會壓縮到醫院營收,未來也會影響新興醫材進入台灣。由於醫界怒火太猛,還驚動總統蔡英文親自在臉書發文,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再研議。陳時中也在昨(13)日召開閉門會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進一步看健保署公開的26頁「共同擬訂會議記錄」可見,第一次開會已有邀請醫界參加,而「保險對象自付差額類別之特殊材料8大類核定費用」中的的醫材功能分類及天花板是經過8年40幾次會議討論出來的;會議內容也指出,收費上限的「天花板」,其實是針對「不同功能」制定收費上限,並不是所有都是統一價格。

▲▼陳時中親自主持醫材自費上限爭議討論會。(圖/健保署提供)

▲昨日閉門會議也決議原訂8月上路的新制暫緩實施。

但即便經過多次會議,仍無法取得醫界共識。而針對此次爭議,健保署李伯璋也坦言,過去參加會議者沒有義務要把會議內容向醫學會表達,某部分也造成資訊上的落差,也是造成這次反彈的一大原因之一,未來健保署在會後也會提供相關會議的資料給醫院,昨日會議逐字稿也有提供,過程都是公開透明的。

昨日閉門會議邀集專科學會、各醫院代表、消基會、醫勞盟召開臨時會議溝通討論,初步得出3點共識,一為先處理極端值,二為改善醫病關係,三為資訊公開,預計2個月後再開一次會,如果都做到,才會考慮對特定醫材訂定天花板價,原本8月上路新制也確定暫緩實施。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