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專訪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新冠肺炎期間以沈穩、親力親為的態度,成為全民愛載的「阿中部長」,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的他,一度表示身上「掛滿箭靶」。而射向他的第一支箭,卻來自曾經最挺他的醫界。社交解封隔天,健保推出差額特材價格改革,引爆醫界怒火,甚至驚動總統蔡英文出面緩頰。儘管新制遭杯葛,仍無減陳時中健保改革決心。「醫療要用得起」,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過這次,他會做好更廣泛對話。
▲「醫療要用得起!」差額特材上限引反撲,陳時中仍堅持改革健保。(圖/記者林敬旻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7日宣佈社交解封,也是連續140天新冠肺炎日日記者會的終結,原本理應暫時消失在大眾視野的陳時中,時隔2天又出現在各大社群網站與媒體版面。原因來自健保署6月8日一紙公告:8月1日起,將對八大類、352項差額特材訂定收費上限。
醫界不滿政府之手伸進自由市場,亦憂心健保蓋的價格天花板,會阻擋新興醫材進到台灣,紛紛在社群網站表達不滿,一封封陳情書,也投向總統府。砲火延燒4天,總統蔡英文終於6月12日公開回應,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陳時中再研議。同日,衛福部也緊急邀請「反對派」醫師隔日開會,隔天得出暫緩上路等3項共識。
陳時中在醫材風暴延燒到最高峰的6月12日,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他一改後疫情時代的輕鬆神情,談話間帶著凝重。對於醫材新制,他強調「政府有照顧民眾的責任」;對於改革,他則坦言,如何落實量能付費,是目前最大挑戰。
▲陳時中在健保差額特材風暴中,親上火線主持會議。(圖/健保署提供)
「醫療再好,民眾用不起也沒用。」陳時中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退休教師夫婦為例,雖然戰勝病毒,但返家後,卻先後收到合計150萬美元的帳單,退休金幾乎打水漂。他感慨,退休老師有保險在,但仍要自付不少費用,「這會讓人覺得,與其這樣,不如在家裡跟疾病拼了。」
幫部分醫材訂定差額給付上限也是同樣初衷。陳時中表示,衛生單位對於民眾健康,負有把關責任。民眾在資訊接收上處於弱勢,因此健保署才會改版自費醫材比價網,讓民眾可以接收到更多訊息,而民眾的可負擔性,也是否能落實把關的一項重要因素,「如果今天把醫療體系用到大家都不擔不起,就無法真正照顧到一般民眾。」
雖然6月13日健保署與醫師在健保署開的閉門會議,得出暫緩實施共識。但陳時中強調,無論醫材政策是否如期上路,都不影響健保改革決心。
▲陳時中強調,健保漲價方法都有,就看要怎麼選擇。(圖/記者林敬旻攝)
在醫材風暴期間,曾推動健保改革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楊志良與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等人剛好在陽明大學舉辦座談會,除點出25歲健保問題,也為非做不可的漲價,列出幾條建議之路。葉金川建議,健保漲價不能只在薪資打滾;張鴻仁則給出漲價藍圖,可以一次小漲到法定上限6%,也可以逐年大漲15%到滿水位。
對於專家建議,陳時中表示,「健保改革大家想法沒有差很多。」但的確可以思考怎麼把「量能付費」做得更完整。他表示,一開始的量能付費,是因為資料不齊全,加上把幾大類社會保險全數納入,變得有點將就。換言之,這代表了以薪資作為收費基礎的資本利得作法,雖然爭議不足,但仍有公平性與收取技術問題待突破。
「健保漲價方法都有,就看(民眾)要選擇什麼。」陳時中說,健保這條路沒有100分,只有比較級。他強調,健保無論是薪資,還是家戶總所得,都是朝量能付費精神在走,現在可能只做到70%,未來如果能做到75%、80%,相對就比較好。不過,技術面的落實,還是需要社會共識,只能透過廣泛對話,找出真正適合台灣人的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