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文/張雨亭編譯 圖/pixabay
天氣超熱,你喝水了嗎?身體一旦缺水包括皮膚狀況、新陳代謝都受影響,還可能令人煩躁焦慮。只是除了曝曬、運動等因素,還有些脫水原因,可能讓你意想不到。
人體60%都是水分,根據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研究,光是少掉1.5%的水分,情緒、活力、認知功能都會受衝擊。
脫水表示人體失去的水分多於攝取的水分,依程度分為輕度至重度,輕度脫水可自行居家護理,嚴重的話則可能要就醫。不過一般想到脫水,只覺得和水喝太少、流汗、太陽太大有關,其實脫水背後的因素包括年紀、飲食、甚至疾病:
1. 生理期
一般不會想到月經也可能導致脫水,但經期絕對要多多補充水分。雌激素與黃體素都會影響體內含水量,尤其有經前症候群的人,更需要多喝水。有些女性經血量特別多,連帶剝奪體內水分,如果你更換衛生棉的頻率超過每2小時1次,就要注意經期脫水的可能性。
2. 低醣飲食
很多人為了減重採取低醣飲食,但其實碳水化合物能增加體內的水分儲存,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進行低醣飲食而快速減重,減掉的多半是水分。
再加上米、麵等碳水化合物在烹煮時都會吸水,不吃碳水化合物,等於也少掉了一些水分攝取。因此如果採取低醣飲食減重,記得要多喝水,避免體內缺水。
3. 懷孕與哺乳
孕婦水腫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缺水,因為身體一旦缺水,體內會自然想留滯水分,讓水腫情況更嚴重。另外孕期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增加,對水分需求更大,孕吐也會導致水分流失。
產後哺乳期間因為母乳大部分都是水分,因此也很容易缺水,一定要比平常攝取更多的水分。
(脫水原因不只是高溫而已。圖片來源:pixabay)
4. 藥物或營養補充品
脫水的另一個原因是藥物的影響。例如降血壓藥就可能有利尿劑成分,其他將腹瀉、嘔吐列為副作用的藥物,也可能導致脫水。
營養補充品中,芹菜籽、蒲公英、水田芥(Watercress)等都有利尿效果,最好先諮詢營養師,詢問最佳的攝取量。
5. 老化
年齡愈大,身體保水能力以及對於口渴的自覺能力都愈差,因此長者很容易脫水而不自知。年紀大了最好一起床就先喝1~2杯的水,出門時也別忘了隨身攜帶水瓶。
(別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圖片來源:pixabay)
6. 糖尿病
糖尿病因為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糖分排至尿液裡,造成滲透性利尿,進而可能導致脫水。糖尿病病人容易口渴,但是覺得口渴前,其實身體已經缺水,所以隨身包包最好放一瓶水,臥室床頭也不妨放一杯水,提醒自己多喝水。
如何判斷自己已經脫水?
簡易辨別可能脫水的指標包括:
●口渴
●小便呈現暗黃色、味道很臭
●頭暈、頭痛
●疲憊
●嘴唇乾燥、眼睛乾澀
●每天排尿頻率低於4次
別等到口渴才喝水,除了時時補充水分,運動前、中、後更要喝水。生病中,特別是有嘔吐、腹瀉症狀的人也要加強水分攝取。
延伸閱讀:
尿液出現這情況要警覺! 中醫:可能是和腎臟病相關的蛋白尿症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