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有「精神疾病」!鐵路殺警嫌犯判無罪 精神科醫:不代表真的無罪

李承翰(圖/翻攝臉書)

▲台鐵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不幸遭逃票的鄭姓男子刺殺身亡。(圖/翻攝臉書)

記者林妤柔/採訪報導

鐵路勇警李承翰2019年7月在台鐵上處理逃票事件,沒想到遭逃票的鄭姓男子刺死。今早法官判決出爐,鄭姓男子因「精神問題」獲判無罪,並以50萬元交保、強制就醫5年,使得精神病患犯罪的話題再度成為討論。精神科醫師認為,全案尚未定讞,「雖是精神問題判無罪不代表真的無罪」,仍要看之後的二審、三審。

精神科醫師林奕萱解釋,強制就醫5年是類似於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5年的意思,代表法院認定鄭姓男子是病人,之後會在精神病院被限制自由,同時接受治療。她認為,目前全案尚未定讞,雖是精神問題判無罪不代表真的無罪,仍要看精神鑑定的結果,若結果認為是病人,應優先治療疾病,而非關在一般監獄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奕萱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不會主動傷害人,但急性發作的時候,可能無法判斷現實跟妄想、幻覺,若幻想太嚴重可能分不清真實狀況,例如幻覺要他殺人,他就可能受到干擾而做。當症狀太過明顯,病患可能出於保護自己,產生暴力行為。大部分的思覺失調患者不會主動攻擊,若處於沒接受治療、沒定期服藥和就醫,使得症狀控制不夠穩定,導致有攻擊情況。

▲▼ 鄭姓殺警嫌犯羈押後輾轉難眠。(圖/記者翁伊森翻攝,下同)

▲法院今判決出爐,鄭姓男子因判無罪而引起眾怒。(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這樣就應該提防精神病患者?林奕萱不認同,她認為應該放大一些來看,每次刑事案件產生,只要兇嫌是精神疾病,就會受到媒體大肆報導,但絕大部分的刑事狀況都沒有精神疾病,不應該因為為了防範精神疾病患者而匡列誰,因為在監獄裡頭、大多數罪犯都沒有精神疾病。

不過,林奕萱也提到,沒就醫、沒有穩定治療的精神病患,的確是不穩定及容易復發的危險因子,但如果讓精神病患好好治療的話,反而是好事,因為知道他的治療方式,若有同時好好接受治療,危險性反而更低。萬一病人不配合服藥,目前有一些長效的針劑或口服藥水,可讓家屬放在食物內服用,另外也有一些社區治療,醫師到家裡給藥、打針等,都是好方法。

除了上述幾種之外,社會大眾的社會認識更是最重要的一點。林奕萱表示,每次有這些案子出現時,很多門診穩定的病人都會被外界質疑,是否是社會的不定時炸彈,也就是所謂「汙名化」的來源,但這樣可能讓真正需要治療的人不敢來看診,導致情況更糟。

▲▼台鐵殺警男。(圖/地方中心翻攝)

▲鄭姓男子表示自己有精神疾病且沒有按時服藥,導致症狀發作失控。(圖/地方中心翻攝)

相信此次判決一定讓家屬難以接受,林奕萱認為,整起案件仍尚未定讞,後面還有二審、三審,家屬應該照顧好自己,雖然心愛的家人已經過世,但家屬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面對煎熬的司法流程。目前也有很多補償金管道,或是有提供金錢或心理支持的機構,都可以協助家屬走得更長遠、同時過好自己的生活。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