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痛當心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圖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30歲女性,四年前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巧克力囊腫接受手術治療,以為切除後就沒事,沒想到一年前出現下腹疼痛、解便不順,還反覆發燒超過一個月,經過就醫檢查才發現疾病復發,卵巢長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需做好長期抗戰準備,術後可能需搭配服藥。
該名病患在手術後僅使用半年的停經針劑藥物,沒有定期回診追蹤,一年前先是出現下腹頭痛、解便不順,還以為工作壓力大造成腸胃問題,自行買藥吃卻不見好轉,甚至持續反覆發燒超過一個月,就醫檢查確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除了巧克力囊腫還且合併骨盆腔發炎感染,引起持續疼痛及發燒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吳珮如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以卵巢、子宮、骨盆腔及腹腔居多,也可能侵犯至大腸、膀胱或肺部,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異常出血及不孕等相關症狀。
吳珮如強調,對付子宮內膜異位症,應維持長期抗戰的治療心態,由於不少患者誤以為只要切除病灶,就能永絕後患,輕忽其五年內高達五成以上的復發率,結果致使疾病復發、面臨再次手術的可能。
吳珮如建議,針對較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以上患者,除了採用手術治療減緩疼痛與惡化,更建議術後搭配長期的藥物控制,不僅能加乘手術治療效果,還能防止復發及二度手術傷害卵巢。
受現代社會環境變遷、飲食西化及晚婚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吳珮如提醒,如果經痛時間變長或頻率變高、性交疼痛或排便不正常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難以根除,曾經接受過手術者,也應選擇適合長期控制的藥物接續治療,保持每三個月一次定期追蹤;若是已復發且需要保有生育功能的患者,除了積極就醫檢查,也應選擇最能避免破壞卵巢的治療方式,為未來迎接新生命之前做好萬全準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