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挑「母」的才好吃!5種挑選技巧曝:皮薄、汁甜、口感佳

▲▼西瓜營養多。(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西瓜要挑「母」的,才會皮薄、汁甜、口感佳!(圖/取自圖庫Pexels)

文/好食材研究團隊

「俗話說…」的可信度有多高?西瓜要挑「母」的,才好吃?

民間流傳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其實不是生物學上的雌雄之別,而是根據簡單的「表面形態特徵」差異,讓一般人能更容易熟記這些選購小技巧。舉例來說,西瓜底部的圓圈,也就是瓜肚臍,如果直徑小、有點凸,就是母西瓜;直徑大又有點凹的,則是公西瓜。其次,外形彎曲的瓜蒂因為乍看有點像是女人捲髮,所以也被歸類為母瓜,而瓜蒂呈短棒狀的,想當然,就是公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口感沙沙的西瓜,比較甜?

西瓜裡面也有纖維和組織,有的人喜歡吃口感沙沙的品種(體型較大、呈長橢圓狀),有的人則偏好吃起來更扎實、清脆的品種(體型較小、呈圓球形)。基本上,台灣西瓜的平均甜度通常都有10 ∼ 15 度,只要採收時間適當,9 分熟的西瓜,甜度幾乎都有10 度以上。至於吃起來有沙沙口感的西瓜,通常都是產於沙地的品種,像是花蓮玉里、苗栗後龍等。

果肉中心有裂痕,才夠熟?

市面上的大西瓜,通常會「剖半」或「切成1/4」販售,而果肉中心有裂痕,一般常認為是因為成熟度夠、才會導致開裂。原因在於西瓜是屬於葫蘆科植物,到了果實成熟時,心皮之間會因為纖維素酶的作用,讓西瓜果實中的纖維素被分解,脫離心皮的側膜胎座,形成看得見的縫隙。

▲▼西瓜營養多。(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9分熟以上的西瓜甜度通常都很高。(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營養素vs. 品種

紅肉:紅肉西瓜的茄紅素含量比番茄還高,且不需烹煮就能夠被人體有效吸收,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紅肉西瓜也含有較多的β- 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兼具護眼、護膚功效。
黃肉:較之紅肉西瓜,瓜胺酸較高一些,能在體內轉換成精胺酸,對預防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不錯的效果。
白肉:接近果皮的白色果肉,糖分最低,且含有更豐富的瓜胺酸,能促進人體尿素形成,具有利尿、減重的作用。

1.外皮粗糙、紋路明顯
表面紋路看起來粗而明顯,摸起來粗糙,代表果實養分充足,成熟度佳。過熟的西瓜色澤會比較暗沉,綠色略退,呈淺綠色。

2.聲音扎實 
敲擊西瓜外皮,迴音聽起來扎實,沒有空洞的感覺。

▲▼西瓜營養多。(圖/和平國際 提供)

▲西瓜要挑「母」的,才會皮薄、汁甜、口感佳!(圖/和平國際 提供)

Point 瓜蒂微微凹陷
發育良好且成熟度佳的西瓜果實,平視瓜蒂時,會有些微的凹陷。

Point 瓜柄彎曲、呈青綠色
瓜柄脫落、乾枯,可能是藤蔓已死的死蔓瓜或存放太久的西瓜,甜度和味道較差。瓜柄彎曲的甜度比直柄西瓜高。

Point 瓜肚臍的直徑愈小愈好
瓜肚臍的圓圈直徑愈大,代表皮愈厚,風味較差。

本文摘自《料理作法轉個彎,全營養不流失》/好食材研究團隊/和平國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