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青少年嚼檳榔比率連三年上升!疑同儕、宮廟次文化影響

檳榔,檳榔籽。(圖/記者趙于婷攝)

▲都會區青少年嚼食檳榔比率上升。(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青少年嚼食檳榔情況仍在,而且根據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3日發布最新「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僅有台北市的國中生與高中生嚼檳率連續三年都上升,顛覆過往對檳榔的城鄉印象。調查團隊分析,可能和高中職校打工的職場文化,以及學生接觸搏感情、展現男子氣慨以及宮廟陣頭等次文化影響有關連。

從「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當中可以看見,106年台灣成人嚼檳率降至6.1%,較105年下降幅度達38%,且共有18個縣市成人嚼檳率皆下降;而口腔癌的發生與死亡也都有下降趨勢,顯示防制工作有所成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在青少年族群卻發現隱憂,且顛覆過去的概念。調查結果顯示,台東縣是全國唯一國中、高中青少年嚼檳率連續三年下降,然而首度台北市卻是全國唯一國中、高中青少年嚼檳率連續三年上升的縣市。

▲檳榔為第一類的致癌物,易引起口腔、口咽、下咽、食道等癌症。(圖/安南醫院提供)

▲檳榔為第一類的致癌物,易引起口腔、口咽、下咽、食道等癌症。(圖/安南醫院提供)

青少年嚼檳率104到106年3年變化,國中青少年連續3年下降的是南投縣、花蓮縣和台東縣;連續3年上升的有台北市、新北市和屏東縣。高中青少年嚼檳率連續3年下降的則是基隆市、新竹縣、嘉義市、高雄市和台東縣等5縣市;連續3年上升的有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和連江縣等4縣市

負責調查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經理莊麗真分析,台北市屬於嚼檳率較低的縣市,所以國高中的健康促進宣導以菸品防制為中心,檳榔方面則沒有那麼著重。此外,高中職校打工於職場文化中可能接觸到檳榔,另國內一些青少年次文化也有關連,包含青少年參與宮廟陣頭活動,甚至於人際相處展現男子氣慨,兄弟搏感情等,檳榔成為社交禮儀的一環,都可能是都會區青少年嚼檳榔比率增加的原因。

莊麗真指出,嚼檳比率上升實際原因還有待各縣市進行調查,但各縣市及政府都該正視並檢視,在宣導現今「菸檳」一體的現況之下,是否因為當下看到的菸害危害較大,而忽略了防治檳榔的力道,應該要加強校園、青少年對檳榔危害的認知及戒檳服務。

關鍵字: 檳榔 口腔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