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下背僵硬!他患「這病」身高縮水40cm...台男小心了

腎臟。(圖/達志/示意圖)

▲早晨起床出現下背痛、身體僵硬等情形務必要小心。(圖/達志/示意圖)

文/黃慧玫

42歲的詹先生,原來身高有180公分,但20歲那年,他出現下背疼痛、髖關節及大腿骨頭不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等情況,卻一直被誤診是肌腱發炎,拖了5年才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由於延誤治療,脊椎已有輕微沾黏、變形。

詹先生透過傳統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住病情,嚴重時免疫調節劑、類固醇一天得吞15顆藥,骨頭仍然持續發炎與疼痛,最後脊椎彎成45度,身高縮水僅剩140公分,膝蓋積水痛到不能走,連上廁所、行走都不方便。直到生物製劑的出現,明顯緩解疼痛,並透過骨科手術將身高拉回171公分。目前,他已持續8年不間斷每周兩次施打生物製劑治療,現在已能打高爾夫球、騎單車及跑馬拉松,重拾美好人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男性,是女性病患的1.5倍,台灣每1萬人中有33.7人罹患,盛行率居亞洲之首。

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文展教授表示,患者會有晨間有明顯僵硬現象,長達30分鐘至1小時;下背疼痛,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若加上年齡在40歲以下,20歲左右,及有明顯的家族病史,務必注意,可能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下背痛,背痛。(圖/記者嚴云岑攝)

▲若背痛長達30分到1小時,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需就醫檢查。(圖/記者嚴云岑攝)

而背痛及晨僵現象,通常在活動後症狀可減輕,且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疾病意識感較低,因此常被誤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等,進而延誤正確診斷及治療時機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下,導致脊椎韌帶、關節鈣化,脊椎沾黏變形,嚴重時可能留下脊椎變形、駝背等不可逆的傷害。

蔡文展指出,一般人很難理解僵直性脊椎炎病發時的痛苦、難以形容的疲累感,走幾步就必須花上個5分鐘、馬路走一半卻突然痛到不能動等遭遇,對正值為家庭、事業打拼的年輕男性來說,挫折感更大。蔡文展強調,僵直性脊椎炎非絕症,其實只要及時診斷、遵循醫囑、規律用藥,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妥善控制僵直性脊椎炎,還能重拾正常生活,盡情享受人生。

而僵直性脊椎炎病程漫長,病友要有長期與病共存的心理準備。蔡文展特別歸納僵直性脊椎炎抗病3大建議:

1.就近醫療:台灣醫療資源豐富,建議患者尋找距離住家或是工作環境較近的醫療院所治療,可提高治療以及回診追蹤的意願。

2.諮詢過敏風濕免疫科:僵直性脊椎炎初期症狀不明顯,若有類似症狀,請盡速至風濕免疫科就診檢查,找出病因。

3.遵循醫囑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且終生的自體免疫疾病,應與主治醫師良好配合,積極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程進展、避免疾病惡化。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 蔡文展

本文摘自【國家網路醫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