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碰東西就狂洗手...強迫症治的好?醫解析「反應抑制」

洗手,洗手乳,清潔,水龍頭(圖/達志/示意圖)

▲一碰東西就洗手、反覆檢查開關,強迫症到底該怎麼治?(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只要一碰東西就馬上洗手、覺得嘴巴不乾淨一直吐口水、一直檢查電燈開關等,這些不斷重複無意義且浪費時間的動作,極有可能就是強迫症。身心科醫師指出,除了藥物治療,現今「暴露與反應抑制法」也相當有治療成果,主要方式就是讓病患進行他所害怕避免的行為。

身心科黃鈞蔚醫師指出,強迫症大概是臨床上數一數二讓病患及家屬困擾的身心科疾病之一,以藥物治療來說,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針對強迫症的治療認可了百憂解、除憂錠和舍曲林等五種抗憂鬱症藥物,病患通常在服藥後的3週起會有較明顯的症狀改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黃鈞蔚特別提到,現今認知行為治療中的「暴露與反應抑制法」是目前在強迫症上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此治療的方式主要為「讓病患進行他所害怕避免的行為」,如病患若害怕觸碰浴室蓮蓬頭,則讓病患在行為治療中觸碰蓮蓬頭。

焦慮。(圖/達志/示意圖)

▲醫師指出,患者一開始對於反應抑制治療都會感到焦慮,但長時間練習下來是有效果的。

黃鈞蔚說明,反應抑制則為讓病患延遲或避免重複性行為習慣,如病患只要一碰東西就不斷洗手,則要求病患在碰觸東西後,避免想洗手的衝動與盡量禁止馬上去浴室洗手,通常一開始病患會因為焦慮而抗拒,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與治療後,一般都會有非常顯著的療效,甚至有些病患可能不需要服用藥物,只接受長期的認知行為治療來處理其強迫症狀。

黃鈞蔚提醒,強迫症的治療對於病徵較輕微的患者,也許僅搭配心理支持與藥物治療就會有效,而比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三管齊下,搭配密集的認知行為治療,協助患者降低敏感度,控制焦慮,此外,研究顯示,部分病患在服藥後的8-12周會有顯著進步,因此千萬不要隨便自行減藥或停藥,在做任何動作前要先與醫師討論。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