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急性腹瀉狂拉「稀水便」? 6大徵兆快就醫!

嬰兒,哭。(圖/達志/示意圖)

▲寶寶突然急性腹瀉,專家提醒6大徵兆。(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不少爸媽都遇過孩子突然急性腹瀉,但其實「稀水便」不一定就是腹瀉,需伴隨次數增多、氣味或顏色改變才算數。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如果「糞便有血絲、嚴重脫水、活動力減低或較躁動、持續腹痛、無法好好入睡或合併發燒2-3天以上」,就要儘速就醫。

食藥署說明,許多疾病都是以「急性腹瀉」來表現,最常見的發生原因是腸胃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菌和阿米巴菌,進而造成腸道發炎,另外,不新鮮的食物、牛奶或飲食過敏以及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也可能導致腹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發生急性腹瀉,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食藥署簡任技正陳可欣指出,及時補充水分及預防電解質失衡,才能以避免脫水,原則上並不需要特別禁食,除非伴隨著嚴重的嘔吐、或腹脹腹痛,但仍須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刺激腸胃,造成腹瀉或嘔吐加劇,更要注意的是,運動飲料因糖含量高、電解質含量低,一般不能用來代替「口服電解質水溶液」。

▲嬰兒,母嬰,尿布,爬行,親子。(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專家提醒,孩子發生腹瀉後,要先觀察孩子活動力。(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陳可欣強調,要先了解致病原因是來自於食物中毒、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除非是「抵抗力較差的病人」,或是合併有高燒、腹脹、腹瀉或全身倦怠,大部分的急性腹瀉不須服藥,也不需要特別的抗病毒或抗生素類的藥物治療。

此外,也盡量不要自行服用止瀉劑,止瀉劑雖可抑制腸道蠕動緩解症狀,但卻可能造成分泌物或糞便累積在腸道而過度膨脹,增加腸穿孔或敗血症的風險,一定要依醫師指示謹慎使用。

陳可欣提醒,如果糞便有血絲、嚴重脫水(黏膜乾燥、小便量減少、眼眶下陷)、活動力減低或較為躁動、持續腹痛、無法好好入睡或是合併發燒2-3天以上,一定要儘速就醫。也要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食、生飲或被汙染的食物,避免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或病菌殘餘物,才能有助預防急性腹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