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不一定要媽媽來」 他用繪本幫女兒幫建自信

▲親子共讀。(圖/國健署提供)

▲「親子共讀不一定要媽媽來」,他用繪本幫女兒幫建自信。(圖/國健署提供,下同)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家住苗栗的辛小姐生完寶寶後,在卓蘭鎮一次健兒門診中接觸到親子共讀的「繪本處方」,實際執行後發現,親子間有更多共同話題,寶寶也擴充了許多日常對話以外的豐沛詞彙,讓她不禁感嘆,「能以低成本讓寶寶透過繪本擁有全世界,真是太值得了。」

根據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指出,1歲以前的神經發展,是孩童認知能力的基礎,若此時沒打好根基,日後的教育階段也可能落後,並漸漸造成健康程度及社會階層的落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子共讀。(圖/國健署提供)

▲親子共讀可幫孩童擴充許多日常對話以外的詞彙。

有鑑於此,國健署鼓勵家長發展親子共讀,透過說故事來促進孩子認知與語言發展。署長王英偉表示,政府推動親子共讀始自教育部推廣兒童閱讀系列活動,國健署的加入有另一項重要的目的,希望家長可通過選擇健康繪本,傳達預防燒燙傷、近視防治及窒息防制等議題,從小提升孩童的自我保護意識。

美國兒科醫學會於2014年將「主動建議家長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之一。而臺灣兒科醫學會亦針對親子共讀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親子共讀應於舒服且不約束孩子的氛圍下進行,並掌握「對話式共讀」、「由少而多建立閱讀習慣」及「家長以身作則」等原則與技巧,也可隨時攜帶繪本,有適當機會就可以說故事給孩子聽。

國健署今(3)日舉辦親子共讀記者會,有著2歲半女兒的吳爸爸表示,親子共讀不是媽媽專屬的工作,他也常讀書給女兒聽,像聊天一樣邊翻閱書本一邊提問引導,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自信,現在女兒不但會主動拿故事書請爸爸唸,也樂於講故事給弟弟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