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莫名脫序行為 先了解他們想什麼

本文摘自於《不是青春 惹的禍》

我們觀察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冒險行為,便可知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卻不見得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無法光是請青少年解釋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就像成人一樣,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或那樣做。

青少年之所以比成人更愛冒險,是因為他們故意讓自己置身險境?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會有什麼危險?或是因為他們一心一意想要追尋冒險可能帶來的樂趣,以致於不曾留心事情可能會出什麼差錯?

以上這些原因都有可能,但如果我們要嚇阻青少年的冒險行為,就必須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做法。比方說,如果青少年並非因為無知才冒險,則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向他們宣導事情的危險性,是沒有意義的做法。

青少年想什麼?腦部發展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啟動引擎

大約在青春期開始時,大腦的邊緣系統會變得更容易興奮。這就是所謂的「啟動引擎」的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段期間,青少年會變得比較情緒化(無論興奮或沮喪的程度都比從前劇烈),對別人(尤其是同儕)的意見和評價更加敏感,也更致力追求刺激而強烈的經驗(心理學家稱之為「刺激尋求特性」)。

在大多數家庭中,青少年初期的孩子和父母親鬥嘴、吵架是司空見慣的,因為這個部份的大腦主要是受到青春期荷爾蒙變化的刺激才逐漸成熟。

第二個階段:發展出更好的煞車系統

大腦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漸進的,事實上在青少年期之前就開始了,但一直要到16歲左右才會結束。

在這個階段,前額葉皮質會慢慢變得比較有組織,這是突觸修剪以及髓鞘形成的結果。在這段時期,資訊在大腦裡傳輸的速度會變快,傳輸的距離也更遠,因此高階的思考能力(所謂的「大腦執行功能」)會增強,從而增進一個人做決定、解決問題和事先規劃的能力。

在第二個階段,青少年的思考模式會變得更像大人,青少年初期所表現出來的那些誇張的行為大部分會慢慢消失。

第三個階段:讓嫻熟的駕駛掌握方向盤

在這個階段(要到二十出頭才會結束),大腦各個系統互相連結的程度會提高,尤其是前額葉皮質和邊緣系統之間的連結。這個現象會使得自我管理的機制更加成熟,也更加穩定。

在十七、八歲到二十出頭這段期間,青少年會更有能力克制自己的衝動,更會考慮他們所做的決定可能有什麼長遠的後果,也更能夠抗拒同儕的壓力。在這個階段,年輕人仍然欠缺人生經驗,但實際上已經有了成年人的理性思考能力。

青少年和成人的兩大差異

1.更愛獎賞

首先,人們對某個帶有風險的選擇可能帶來的獎賞,例如贏得一個概率很低的賭注,最敏感的年紀是在16歲左右。相較於兒童或成人,要青少年去賭博是比較容易的事,即使在他們的贏面很低或不確定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2.更加衝動、很難控制

其次,兒童在做決定時比青少年更加衝動,而青少年又比成人衝動。這兩個因素加起來使得青少年中期(大約14歲到18歲),成了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傷害和招致危險的一段時期。他們會受到獎賞的吸引而不由自主地去做刺激的事,即便這些事可能會帶來危險,而且這時他們的自制力仍然不足,使他們很難放慢速度、三思而後行。

給家長的建議

當青春期只有5年時,大腦因為青春期而變得容易興奮的年齡,和我們逐漸能夠有效控制這個興奮狀態的年齡相當。但現在,人們的自制力成熟的年齡雖未下降,容易衝動的年齡卻已經下滑,因此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變大。換句話說,年輕人可能因為油門的力道和煞車的性能兩者不相當而受害的期間已經變長了。因此,今天的青少年期不僅變得史無前例的長,也遠比從前更加危險。所以:

● 盡量避免讓你的孩子太早進入青春期

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到含有內分泌干擾素這類化學物質的殺蟲劑和塑膠製品,因為它們會影響正常的荷爾蒙分泌。採取行動不讓孩子過胖、減少他們使用3C產品的時間、可以延緩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

● 實施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由於青春期提早到來,現在的父母更有必要協助孩子發展出較強的自制能力。如果能在孩子的兒童期和青少年期採取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將可增進孩子的學業成績,降低家中的青少年從事冒險、衝動的行為、喝酒、抽菸、吸毒、犯法、過早發生性行為、或進行不安全性行為,以及出現憂鬱、焦慮和飲食障礙等心理問題的機率。

實施權威型的教養時,父母必須盡可能常做三件事,而且態度必須盡量前後一致。這三件事是: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態度堅定、讓孩子感受到支持。

不要擔心你那二十幾歲的孩子是不是太慢長大了。青少年期的延長不見得是件壞事,甚至可能還有好處,至少在合宜的情況下是如此。一個人在充滿新奇、刺激經驗的環境中浸淫得愈久,他的大腦就愈能夠受到這些經驗帶來的正
面影響。

本文摘自於《不是青春 惹的禍》

延伸閱讀:
我的孩子好像有反社會人格?怎麼辦?
張珮珊、岑永康:透過禱告 父子完美溝通
是偷懶?還是自我放棄?孩子的大腦可能生病了
小孩迷戀名牌,父母怎麼辦?
兒子說「我想死」 怎麼辦?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