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拿著過去配戴的助聽器。(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17歲的小雨出生時聽力正常,7歲時突發中度聽力損失,開始戴助聽器,進入國中後急速下降為極重度聽損,助聽器對她的幫助越來越小,直到去年底才在家人與老師的鼓勵下植入電子耳,手術後經過3個月的聽能復健後,她的語音清晰度大幅提升,終於有勇氣接聽電話了。
小雨今(2)日出席廳能復健發表會,她受訪時表示,以前帶助聽器時,每個聲音都會集中放大,如果同時有很多人講話,根本無法分辨是誰在說話,加上高頻與低頻聲音無法聽清,也從來不敢講電話。每次有事情要與媽媽連絡時,都只會撥電話「響一聲」,之後再傳訊息,現在終於能透過話筒完整表達想法。
▲小雨裝了電子耳,終於能清楚分辨每個人的聲音。(圖/記者嚴云岑攝)
小雨媽媽表示,小雨在國中以前因聽力問題,幾乎都在家自學,但她很喜歡讀書,考上中山女中,也很想與同學打好人際關係,因此才會在諮詢各家醫院後,在林口長庚接受電子耳手術,原本還有點擔心,沒想到效果比預期來得好。
收治小雨的林口長庚耳科前主任吳哲民表示,電子耳手術是在耳後開3公分的傷口,經由乳突部把電極裝到耳廓,刺激殘留的聽覺神經讓患者能夠聽到聲音,手術時間約2小時,視傷口恢復情況,住院4天就可出院,之後會請聽力師做調頻,並進行聽力復健,3至6個月後,患者通常能聽懂9成句子、8成單詞,較戴助聽器時進步許多。
小雨說,她很喜歡韓團「BTS防彈少年團」,但過去戴助聽器時,因為高低頻聽不清楚,歌曲也聽得不完整,裝上電子耳後,終於能清晰聽完整首歌曲,也在上個月到現場聽演唱會,一圓粉絲夢。
▲小雨與媽媽和吳哲民醫師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小雨表示,因為父母、老師、同學的鼓勵與陪伴,她才有勇氣面對曾經令她恐懼的電子耳手術,也體驗到「廳能復健」的有趣之處。她笑著表示,「ㄐ、ㄑ、ㄒ三個注音因音頻較高,過去總是發不好,經復健老師指導,終於能順利發出」。
吳哲民提到,7月1日起,健保有針對17歲以下的極重度聽損患補助60萬點,經過評估的患者只要自費3萬7000元即可接受治療。至於電子耳裝一次能用多久呢?吳哲民表示,「基本上一裝就是一輩子」,目前植入最久的電子耳為1985年的澳洲聽損患者,至今32年仍聽得很清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