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林景翰醫師指出,超過27%的糖尿病,發生原因是「缺乏身體活動」,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同時在罹患糖尿病後,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之一。(圖/成醫提供)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愛美是天性,許多女性一直努力控制體重不過重,與維持苗條,但應以健康為前提,不能只是靠節食,除了均衡的營養外,運動是必要的,如此才有機會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根據衛福部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已連續6年高居女性十大死因的第3位,死亡率為每10萬人41.9人。
成大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林景翰醫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有超過1/4(27%)的糖尿病發生原因是「缺乏身體活動」。而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同時在罹患糖尿病後,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之一。
依據研究,女性在停經年齡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的死亡率,以每增加5歲近乎1倍的速度上升。而40歲以上之女性糖尿病人,高達66.1%有體重過重及肥胖情形;而體重過重及肥胖之女性糖尿病人中,58.9%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
林景翰醫師表示,運動對糖尿病人有多方面的幫助,但總合就是在改善糖尿病的病情,包括:增加肌肉、肝臟與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血糖失控;增加肌肉與肝臟的肝醣含量,改善因活動而導致血糖過低現象;增進心臟、血管循環與代謝功能以提升代謝功能;幫助熱量消化,避免體重持續過重。
針對糖尿病人的運動規劃,林景翰醫師建議:無運動習慣者,可從健走開始,並逐漸增加時間與頻率;飯後1小時以內運動為佳,盡量不要空腹運動;頻率須慢慢增加至每週5次、每次半小時以上;運動時隨身攜帶方糖,以備低血糖時緊急補充使用;運動類型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有氧舞蹈、太極拳等為主。至於剛開始運動的糖尿病人,他提出幫助落實運動的3個方法:和家人一起「快樂動」、日常生活愛「健走」,以及預作暖身樂運動。
林景翰醫師說,透過與同住的家人「相招」一起運動,把握與家人的「快樂動」機會,每週分次做到150分鐘以上之中度身體活動的原則,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或學校運動場及運動中心,把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
而「健走」是很好的入門身體活動,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加快平常走路的速度,以達到微流汗程度,即為中度身體活動,建議每日至少步行1萬步,可依國民健康署的健走小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幫助達成健走的效果。
林景翰醫師特別提醒,不論是在戶外還是室內活動,務必做暖身運動,以防任何突發狀況,包含腳部抽筋或運動傷害。他並表示,運動有5大準備工作,除了做暖身運動外,並要檢視是否穿著透氣吸汗服裝;運動時不飲用酒精飲料;患者應先與醫師商討合適運動方式和準備藥物;如果空氣品質不佳,應戴口罩、減少外出,或改成在家中做健康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