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當心引發「心血管疾病」,恐縮短預期壽命12年之多。(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當心心血管疾病上身!一名67歲教授罹糖尿病已長達35年,她自認在血糖控制上一直表現很不錯,沒想到在8年前因糖尿病心血管病變,出現心血管阻塞、狹窄問題,但不願意進行心導管手術。沒想到三年後病情惡化到冠狀動脈阻塞引發心絞痛,才進行手術。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暨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惠恒院長表示,國人普遍認知糖尿病的併發症以視網膜病變、洗腎、末梢神經病變為主,殊不知其實「心血管病變」才是最大殺手。且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事件近5成為心血管疾病導致。
根據行政院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平均每11人就有1人罹病,每小時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也有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一旦引發心血管併發症,恐縮短預期壽命12年。
▲醫師指出,第二型糖尿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圖/公關提供)
許惠恒指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糖化血色素(HbA1C)」每增加1,便會提升2至3成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數據顯示,新診斷的第二型糖尿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2-4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 3.38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3倍中風機率。
「糖尿病患控糖應從『心』開始!」心臟內科專家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瑞仁院長表示,糖尿病患一旦病發心血管疾病發作便是與死神短兵相接,尤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過高將造成高心血管病變風險,其主要是指中型或大型的動脈或靜脈形成血管硬化、動脈粥狀硬化,其中以冠狀動脈、腦血管、周邊大血管影響最甚,恐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衰竭最嚴重。
黃瑞仁說明,一般人普遍認知的糖尿病治療指標包括控制糖化血色素(HbA1C)<7%、空腹血糖值<130 mg/dl、餐後血糖值<180 mg/dl等,但以心臟科醫師的立場來看,糖尿病治療目的還應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或致死率。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預防併發症的重要關鍵。
目前糖尿病各類型降血糖藥約可分為七種,近年國內外治療趨勢已將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作為治療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用藥考量之一。根據發表的數個臨床研究結果中已發現,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皆證實有心臟血管保護效益,但民眾治療前仍要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最合適的個人化治療方式。
許惠恒強調,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心血管病變中風的情況,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因此每位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糖、護心,莫待併發症產生後才後悔;另外,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戒菸、多運動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穩定的重要生活守則。
【糖尿病「三要二不」預防心血管併發症風險】
一、「要」:要積極治療,同時兼顧血糖控制與心血管疾病,降低併發症風險。
二、「要」:要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指數。
三、「要」:要定期適度運動,提高身體代謝,並增加肌肉與血管的彈性。
四、「不」:不抽菸,因為香菸中含有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提高心血管風險。
五、「不」:飲食不放縱,高鹽、高糖、高油脂都是造成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應注意飲食控制。
▲控制三高、戒菸、多運動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穩定的重要生活守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