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全口活動假牙重建 有助長者健康

▲81歲鄭女士,經姚宜吟主任評估後,人工植牙植入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術後口腔咀嚼能力改善,食物營養攝取相對增加,鄭女士感到滿意。(圖/記者林悅攝)

▲81歲鄭女士,經姚宜吟主任評估後,人工植牙植入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名81歲鄭女士,因口腔狀況造成咀嚼困難,可選擇食物種類減少,只能依靠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影響營養攝取及體重減輕,家屬陪同至衛福部台南醫院牙科就診,經姚宜吟主任評估後,發現鄭女士齒槽骨狀況,若直接製作全口活動假牙重建,在未來的假牙使用及咀嚼上是不利的,因此建議配合人工植牙植入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術後口腔咀嚼能力改善,食物營養攝取相對增加。

姚宜吟主任指出,這十幾年來,台灣的醫療品質與生活水準皆有顯著提升,進而提升人口平均年齡,然而因生活壓力下與少子化的問題出現,卻也加速台灣進入高齡者社會。內政部人口結構分析報告指出,今年2月更攀升至13.33%,老化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可以預期未來老年患者的比例會逐年增加,需要更多專業的健康照護,相對的口腔健康也更需要專業的照護。隨著高齡者社會的來臨,全口無牙的比例一定會增高,對於活動假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而牙科疾病及缺牙等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人的口腔問題包含口腔組織的老化、牙周病的惡化、牙根齲齒的增加、牙齒的喪失、老人特有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義齒的適應問題、全身性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所造成口腔組織的變化及口腔疾病的發生等。實證醫學資料顯示,口腔健康較佳的長者,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會因外貌的改變而影響社交生活;而缺牙數較少,可充分咀嚼食物的長者,其生活品質及活動能力高,運動、視覺及聽覺機能也較佳。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2年定義:能具有一般性健康及功能的齒列,最少為20顆自然齒。近年來大規模抽樣調查結果,也支持WHO之20顆自然齒的健康定義概念。自然齒顆數愈多的人,所能食用的食物範圍愈大,所攝取的各種營養成分愈多,血液中所測得的營養成分濃度愈高,其中尤以擁有20顆或20顆以上自然齒的人為最佳。

依2006年衛生署國健局統計,台南市長者全口無牙之比例約為37.2%,遠超過全國平均的21.5%,台南市於100年6月16日開始啟動「台南市65歲以上長者免費裝置全口活動假牙」服務,提供給台南市長者,台南醫院於101年與市府簽約後,配合辦理,為使台南市長者能保有健康的生活品質,更需將此計畫持續推動辦理,使長者能利用恢復咀嚼功能,增進食物營養吸收,亦可減少腸胃的負擔和經濟壓力的重擔。

配合牙脊增生手術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令醫病雙方皆大歡喜,但往往龐大醫療預算,令多數病患無法負擔,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提供病患最大的助益,應該是牙醫師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以鄭女士為例,其上顎牙床萎縮量較少,有3顆牙齒且整體承壓面積大,所以做傳統上顎全口義齒治療(11顆義齒加3顆真牙齒),而下顎利用植牙治療,將下顎改為4顆植體之固定式活動義齒(14顆義齒),且有夾子可拆合式活動假牙(方便清潔),可以提供良好咀嚼功能,增進食物營養吸收,而經濟負擔也比較經濟,應可說是為治療上的首選目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